海月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海月壳·版本一【海月壳的功效介绍】: 海月壳 (《本草从新》)

【异名】明瓦(《闽中海错疏》),蜊壳爿(《本草从新》)。

【来源】为不等蛤科动物海月的壳,动物形态详海月条。

【性味】《本草从新》:咸,大寒。

【功用主治-海月壳的功效】《本草从新》:泻湿热。 煎汤洗鹤膝风;煅研为粉,涂湿烂疮。

海月壳·版本二【出处】出自《本草从新》

【拼音名】Hǎi Yuè Ké

【英文名】clamshell

【别名】明瓦、蜊壳爿

【来源】

药材基源:为不等蛤科动物海月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acuna placenta(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将去肉的贝壳洗净,晾干。

【原形态】海月,贝壳近圆形,极扁平,一般壳长100-118mm,高93-110mm。壳质脆薄而半透明,边缘易破碎。左壳微突起,右壳较平。壳表面白色,壳顶微紫色。放射肋肮心生长线均极细密,近腹缘的生长线略呈鳞片状,壳内面白色,具云母光泽。铰合部大,右壳具有2枚长度不等的铰合齿,呈八字形排列,左壳相应的部位形成2条凹槽,内有韧带紫黑色。闭壳肌1个,圆形,位于壳中央。足退化成指状,无足丝。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潮间带中、低潮区至20余米水深的沙质或泥沙质海滩的表面,左壳向上,右壳朝下。壳表常沾有泥沙或藤壶、苔藓虫及灌类等附着物。产卵期在5-7月。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积。主小儿麻疹;疳积;湿烂疮;鹤膝风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9g。外用:适量,煅研外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本草从新》:泻湿热。煎汤洗鹤膝风;煅研为粉,涂湿烂疮。

【摘录】《中华本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