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字木兰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减字木兰花

词牌简介减字木兰花又名【木兰花、玉楼春、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词谱【格一(仄韵换韵格)】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格二(仄韵定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格三(减字木兰花)】

中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格四(偷声木兰花)】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格五(木兰花慢)】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注】开端是上一、下四句法,前片第四句,后片第五句,皆以去声字领下四言三句,承以两言短韵,紧接“仄平仄仄”的上一、下三的特殊句法,下又以一去声字领七言一句,殆是北宋教坊歌曲时节拍如此。后片第六字亦有不叶韵者,第五句亦作“仄仄平仄仄”。南宋诸家颇不一致,开端多改作上二、下三句法,后片二言短韵后,或改作五言两句。亦有略去两片中间诸两言短韵者。

经典词作

1.《减字木兰花》 作者:朱敦儒刘郎已老1,不管桃花依旧笑2。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3。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4。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5。

注释:

1.刘郎: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郎州至京城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又,《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后常代指一般男子。

2."不管"句: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重院:深院。谢家:泛指秦楼歌馆。

4."多似"句: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国破"句: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鉴赏:

宋人作诗有多用故实、点化成句的风气,在词的创作中亦有所体现,此词短短四十多字中有四处化用了唐人诗句,且浑然天成。首句连用二典,自言年事已高,桃李春风、儿女情长都已与己无干,表达的是"人老万事休"的沧桑之感。后言自己身边无人识弄管弦,想要听一听琵琶便得去寻访歌妓。下片写琵琶曲终勾起词人满腹愁思,以致如浔阳江上的江州司马一般泪湿衣襟了。那到底是何种愁绪让词人感触如此之深呢?末句即将原因和盘托出,原来是国破之痛、山河零落之悲!"落照红"三字,即是夕阳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隐喻宋季国运的衰微气象。

2.《减字木兰花》 作者: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释:

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枝将要开放梅花。

泪染:眼泪濡湿,这里指露水浸染之意。

彤霞:红色彩霞。这里指梅花之色彩。

簪:名词作动词,即插于发中。

徒:只。

比并:放在一起比较。

赏析:

此词,当是李清照年轻时所作,表现女主人对春花的喜爱,对容貌美及爱情的追求。远用心理描写、拟人等手法。语言活泼、清新。

3.《减字木兰花》 作者:淮上女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鉴赏:

这是一首遭掳掠的女子题于客舍上的词。它表现了南宋末年遭金人掳掠的女子那种欲哭无泪的悲愤心情。

南宋宁宗嘉定末,金遣四都尉南犯,掳大批淮上良家女北归。有女题此词于泗州(治所在临淮,今江苏泗洪东南,盱眙对岸,原城池已没入洪泽湖)。

词的上片,写她被掳北去,不得不离别故乡山河时的沉痛心情,远望淮山高耸,绵延千里;淮水浩渺,烟霭迷芒。“云峰”、“烟波”,既写山高水阔,又写出春天雨多云多的景象,再加上作者心伤情苦,泪眼朦胧,因此山河呈现出一片迷茫的景象。“云峰”前冠以“千里”,“烟波”前冠以“万顷”,写出了祖国的河山壮丽,暗示作者对它的深情。

但如今却满目疮痍,河山破碎,大批人民被掳北去,不能安居故土,这万千愁恨怎能不一齐迸发!“千里恨”、“万顷愁”极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深仇大恨。同时,她移情于物,移情于淮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满了愁恨,因为它们是这场患难的最好见证。千里,从纵的角度形容愁恨;万顷,从横的方面予以夸张,这样的表现手法就将愁绪这种无形的情感有形化了。具体化了,它与以往的某些表现手法有所差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胡楚:“若将此恨同芳草,犹恐青青有尽时。”(《寄人》)他们着重表现的是愁恨之无穷。应该说这些写愁之作都各自有其艺术的独创性。但这个淮上良家女的这两句词却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一种泰山压顶、窒息心胸之感。

上片,取眼前景,喻胸中情,随意贴切,不假雕饰。一、三两句摹山范水较为一般,二、四两句倾注作者沸腾的感情,使山河为之变色,极具感人力量。

过片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作者眷恋山河的进一步具体描写:“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她离开家乡越来越远,眷恋的感情也越来越重。她一步一回头地看着自己的家乡,直至山水完全遮断了她的视线。天涯沦落,何时能回到故乡的怀抱?这一切使她感到茫然。这一去,也许是永无归日了,这怎不令她回首东望,直至“遮断”为止呢?“东望眼”三字,真实地写出了被掳者逼迫而不得已,朝西北方向行进而不断回望故乡的情景,极形象地表现了她不忍离去的痛苦。

面对着这一切,“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这恨,是指对金人南犯之恨,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无耻南逃之恨;这愁,是为乡土遭受蹂躏而愁,为被掳后的屈辱生活和颠沛流离而愁。旧恨加新愁,让一个弱女子如何经受得了!末句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形象。“有泪无言”,是她的一腔悲愤无处、也无人可以倾诉,只有和着泪水忍声吞下这时代加给她的深重灾难,这实际上也是对南宋投降派君臣的一种无声的谴责。下片着重通过人物细节的描写:“东望眼”、“有泪无言”来表现被掳女子的深沉悲愤,极富感染力。

4.《减字木兰花·春》 作者:王安国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鉴赏:

这首小词写闺怨情愁,委婉动人,以含蓄见长。

词一开始,就以清丽之笔绘出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画桥如虹,流水如带,春雨潇潇,落红成阵,好一派暮春景象!这一切,又统统笼罩穿破黄昏雾霭的月光下,好似披上一层轻柔的薄纱,更显得清幽淡雅。就这样一个月白风清、如诗如画的夜晚,画桥流水旁边,落红缤纷的小路上,词中的主人公与他倾心爱慕的女子邂逅了。男主人公的马儿接近香车的那一霎间,他心情的兴奋和激动是不言而喻的。这里虽未对女子作正面刻画但透过传出帘外的“余香”,依稀可以想见女子娟好的容貌和绰约的风姿。

下片转笔写主人公车去人走之后的心境。他先是“徘徊不语”,继而怅然若失,“今夜梦魂何处去”,语气极为凄惋。他因不知所之而“徘徊”,因无可告语而“不语”,因今宵难遣而梦魂不安。此时此刻,周围的一切,诸如小桥流水,春花明月,仿佛都一下子黯然失色。再也唤不起他的半点兴致,只有眼前飞过的片片杨花引起了他的注意。目送着无拘无束、飞来飞去的杨花,他不禁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的命运,发出深沉的叹息:“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说杨花能够穿帘入户,追随自己的意中人飞进洞房,而自己却连梦魂都不得去。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通过奇特的联想、看似无理的比喻,含蓄委婉地传达出主人公的一往情深。

5.《减字木兰花》 作者:张先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琢。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少年艺妓舞蹈形象的作品。全词以纤细巧妙的艺术手法,把从起舞到急舞、缓舞以及舞罢的全套舞蹈动作写得层次分明,姿态各异。

上片开篇句,写舞蹈的开始。“垂螺近额”,指下垂近额角的螺形发髻,这样的发型,说明舞女年纪尚幼,还带几分稚气。“走上红裀初趁拍”,是说这位舞女以轻快的脚步上场,随即按着音乐的节拍,红地毯上翩跹起舞。“走”字,意为疾趋、快步。这二句抓住舞女的头上装束和脚下动作,描写了舞蹈的第一阶段。“只恐”二句是从观众眼中写舞女的动作。这位舞女身轻如燕,急速飞旋,像是要飞到天上去。词人作为观众,不禁为她担心,于是想让空中的游丝把她牵惹住。“只恐”、“拟倩”两组虚词,前呼后应,仰承俯注,设想奇绝,富于诗意。

换头两句,转写舞女的双脚。她穿着绣有文采鸳鸯的舞鞋,红地毯上轻快地旋转、跳跃,一忽儿节奏放缓,她象杨花一样飘去,连一丝儿灰尘也未沾惹。《伊州》,商调大曲名,唐时来自西北边地。词至结处,才知道伴奏的乐曲乃是《伊州》,前面所说的“初趁拍”乃是指配合《伊州》调的节拍。一曲奏毕,舞蹈停止,而舞女头上的宫花还颤巍巍地摇晃不休。这样的结尾极有余味,这颤动的宫花,让人仍旧沉浸舞蹈的意境中,久久不愿醒来……。

古典诗词中专以舞蹈为题材的作品不多,本篇则是为数不多的同类作品中出类拔萃之作。词中以纤细巧妙的笔法描绘舞技的高超,如用游丝、杨花、宫花之类质地较轻之物衬托或比喻动作的轻盈飘逸,使人如亲临亲见,获得了极高的艺术享受。

6.《减字木兰花》 作者:苏轼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颭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鉴赏:

东坡爱和僧人交往,喜欢谈禅说法,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其中透露出禅机。词前有小序,来介绍这种创作背景。

“双龙对起”,起笔峭拔。两株古松冲天而起,铜枝铁干,屈伸偃仰,如白甲苍髯的两条巨龙,张牙舞爪,烟雨中飞腾。词前两句写古松,写的是想象中的幻景。词人乍一见古松,即产生龙的联想,而龙是兴风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见双龙风雨中翻腾。当时已是傍晚,浓荫遮掩的枝干,若隐若现,极易使人产生烟雨的错觉,故此语似奇幻实真切。

“疏影”句写词人从幻景中清醒过来。眼见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绿苍翠之间,他仿佛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个和尚,躺浓荫下的竹床上,正沉睡。意境悠然,引人神往。如此幽静的环境中,一点声响都会特别明显。

作者接下来写:从湖上吹来的风,又清又软;一对喜鹊,飞来树上,叽叽喳喳。此处实乃以动衬静,喜鹊争噪并没有破坏清幽之境,因为人世的纷争更能显出佛门的超脱,鸟儿的鸣叫更能显示境界的幽静。

最后一句写景细致入微,静妙传神。只见微风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摇动,金红色的凌霄花儿微微颤动。浓绿的枝叶之中,忽然一点金红,轻飘飘、慢悠悠地离开枝蔓,缓缓而下,渐落渐近,安然无声。过了好一会儿,又是一点金红,缓缓而下。好一个物我两忘的恬淡世界!读来只觉禅意涤胸。

这首词的突出特点是对立意象的互生共振。首先是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阳刚之美,后者是阴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写的重点,“双龙对起”的劲健气势被“疏影微香”、“湖风清软”所软化,作为一种陪衬,统一阴柔之美中。其次是动与静的对立,“对起”的飞腾激烈的动势和“疏影微香”、“幽人昼梦”静态成对比。鹊的“噪”和凌霄花无言的“下”形成对比。就是这种对立的和谐之中,词人创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虚静清空的艺术境界。

减字木兰花

苏轼

维熊佳梦,释氏老君亲抱送。

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

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

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

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与老友应酬之作,有戏谑之意,但也能见出作者性格中开朗而诙谐的一面。

起首两句,化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的诗句,但把杜诗“吉梦”字面的来历“维熊佳梦”四字,以“梦”字叶“送”字。这样原本烂熟的典故,却也锤炼得别有一番风味。三、四两句,以夸诞大言,善颂善祷。“气横秋”字面本于孔稚圭《北山移文》“霜气横秋”,结合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诗的“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而改用一“壮”字,切合小儿特点。第四句本出于《尸子》:“虎豹之驹,虽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气”。但这里主要仍然是翻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的句子。上片四句,大多是从杜诗中借来,但一经作者熔铸,语言更觉矫健挺拔。

下片第一、二两句“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描写的是古时“三朝洗儿”的热闹场面。三朝洗儿,古时习俗,富有人家,一般都要大会宾客,作汤饼之宴。席上散发喜钱喜果,叫作“利市”。喜钱用之于汤饼宴上者俗称“洗儿钱”。据说唐明皇曾赐给杨贵妃洗儿钱,又见于唐王建的《宫词》,可见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了。三、四两句才转入调笑戏谑。题下作者自注引秘阁《古笑林》说:“晋元帝生子,宴百官,赐束帛,殷羡谢曰:”臣等无功受赏。‘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作者把这个笑话,隐括成为“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把晋元帝、殷羡两人的对话变成自己的独白,把第二人称的“卿”字换成第一人称的“侬”(我)字,意思是多谢,多谢,我是无功受赏了,这件事情,怎么可以该着我有功呢?语言幽默风趣,谑而不虐,结果此语一出“举坐皆绝倒”。

这首词语言典雅得体,笔法娴熟老练,化用前人诗句而不着痕迹,充分显示作者的语言技巧。

7.《减字木兰花》 作者: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鉴赏:

此词写一女子独处怀人的苦闷情怀。上片写女子独自凄凉,愁肠欲绝;下片写百无聊赖的女主人公困倚危楼。全词先着力写内心,再着重写外形,触物兴感,借物喻情,词采清丽,笔法多变,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深重的离愁,抒写出一种深沉的怨愤激楚之情。整首词的艺术风格,可谓“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张炎《词源》卷下)“天涯”点明所思远隔,“旧恨”说明分离已久,四字写出空间、时间的悬隔,为“独知凄凉”张本。

独居高楼,已是凄凉,而这种孤凄的处境与心情,竟连存问同情的人都没有,就更觉得难堪了。“人”为泛指,也包括所思念的远人,这两句于伤离嗟独中含有怨意。如此由情直入起笔颇陡峭。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是说要想了解她内心的痛苦吗?请看金炉中寸寸断尽的篆香!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盘香的形状恰如人的回肠百转,这里就近取譬,触物兴感,显得自然浑成,不露痕迹。“断尽”二字着意,突出了女主人公柔肠寸断,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强烈感情状态。这两句哀怨伤感中寓有沉痛激愤之情。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笔法变化有致。

过片“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从内心转到表情的描写。人们的意念中,和煦的春风给万物带来生机,它能吹开含苞的花朵,展开细眉般的柳叶,似乎也应该吹展人的愁眉,但是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任是”二字,着意强调,加强了愁恨的分量。这两句的佳处是无理之妙。

结拍“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两句,点醒女主人公独处高楼的处境和引起愁恨的原因。高楼骋望,见怀远情殷,而“困倚”、“过尽”,则骋望之久,失望之深自见言外。旧有鸿雁传书之说,仰观飞鸿,自然会想到远人的书信,但“过尽”飞鸿,却盼不到来自天涯的音书。因此,这排列成行的“雁字”,困倚危楼的闺人眼中,便触目成愁了。

此词通体悲凉,可谓断肠之吟,尤其上下片结句,皆愁极伤极之语。词中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8.《减字木兰花.新月》 作者:清 纳兰性德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9.《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作者:毛泽东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注释:

广昌:江西南丰县南,抚水上游西北岸。

漫天:满天。

情更迫:原作“无翠柏”。

大关:指险要关隘。

颁:宣布。

吉安:现为市,在江西中部,赣江西岸。

减字木兰花:由《木兰花令》减字变韵而成。减字木兰花是词牌名。

广昌路上:表明主题的题目。

题解:

一九三零年二月七日,红军和地方党委召开连席会议(二七会议),决定争取革命首先在江西省胜利,夺取全省政权。军事上是首先攻打吉安,占领后即宣布成立省苏维埃政府。当时红军还未攻占过这么大的县市。二月中,毛泽东率军从广昌向吉安进发。由于蒋介石命令军队向吉安靠拢,红军在中途退回赣南。

毛泽东作词,一般先将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在面前,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之中,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和典型的文学形象。此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起句“漫天皆白”全景展现了恶劣的行军气候。“漫”、“皆”二字,充分写出了降雪之大。“雪里行军情更迫”用自然困难与心情的对比,拉大反差,突出了“情更迫”,写出了行军人内心的焦急,使人感到了行军步伐的不断加快,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同时,它也给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为什么那么急迫?接下来可以看到,在大雪之外还有困难。“高山”、“风”、“大关”都挡在面前。然而“红旗”意象的出现,展现了红军队伍翻山越岭的动人画面,表现出红军战士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下阕回答行军的任务。作者先自问自答,故意不说透。“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站在雩山向吉安望去,只能看到赣江那边风雪迷漫,可见雪还在下,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写得既真实又形象。“命令昨颁”露出底牌,令人眼前一亮:“十万工农下吉安”。原来是十万之众的各路大军要一起会攻吉安。这时,作者不仅回答了行军的目标任务,而且回答了“情更迫”的原因,因为是十万人争相进军,所以要想不落人后就要快走快走再快走。这里一个“下”字,加强了工农武装力量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

纵观全词,意境壮阔,感情豪放。特别是“行”、“过”、“下”三个动词的运用,串起了整个事件的开始、经过、结尾,使动词的独立性与连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这首词可以看做《如梦令·元旦》的姊妹篇。所不同的是,《元旦》写突围转移,这首写进攻。

减字木兰花之今人词作

减字木兰花 咏花七首

作者:添雪斋

其一 丁香

偶然说过,落下丁香曾是我。 去似流星,留得长空夜影青。

何年何月,无梦无烟之幻灭。 世界如今,漠野寒风风裏心。

——三月十二/20030413

评:“去似流星,留得长空夜影青。”人生皆似流星,有所存留自当无憾。丝丝诗词集名《影青》,佳作无数,的确当得起这份自信。

就词而论,上片清丽中见豪气,下片迷茫中见神思。裁句隽逸,颇有余味。

其二 紫丁香

遇风而过,缘结千千谁识我。 不许缠绵,育在荒原四月间。

飞空郁紫,所见古香生与死。 如梦之音,夜夜随他说葬心。

注: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 从死地裏培育出丁香 ——T·S·艾略特《荒原》

——三月十五/20030416

评:“不许缠绵,育在荒原四月间”。这在丝丝的词里也是少见的。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有很震撼的感觉,而这首词帖出后,大家也众口一词地说“好”——这现象是引人思考的。

诗词是古体的,故势必要继承;生活和情感是诗词的真实目的,故势必要表达;继承与表达未必能达成统一,故势必要创新。但是创新若不是一种意识而是具体的行为,那他总是有着相当的局限性。那么创新所仍不能达成的,就是心底的期待了。

心底的期待。

读到丝丝这首词,这样的感觉油然而生——这就是心底的期待。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眼前一亮,这并不熟悉,但也绝不陌生。

是的,绝不陌生,因为期待已久了。

这首词的妙处并不止这里。但摄人的力量却无疑正是这一句。

其三 暴马丁香

平空燃雪,欲罪世之因果结。 暗夜痴形,蓝若庭前佛火青。

何来淡月,不忍这生香色灭。 便作魂归,任意听风继续吹?

注: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Blume) Hara var. amurensis (Rupr.),木犀科丁香属。白花,浓香,又称白旃檀树,佛门称“西海菩提”。

——三月二十/20030421

评:把丁香写得如此有个性,倒正是符合咏物的正法:咏物须见人。

语言固然有新意,方法还是传统的。

这几天听《风继续吹》听多了吧?

其四 紫藤萝

恍如隔世,花屑临空浮黯紫。 蔓草青藤,撕裂千年古壁生。

荣枯无物,影在风间随兀兀。 剩得温柔,串起灵心不自由。

——四月初八/20030508

评:这个写的是紫藤萝,其实是经由人眼所见的紫藤萝。

“恍如隔世,花屑临空浮黯紫。”紫藤的姿韵和观者的心韵并入一处。

“蔓草青藤,撕裂千年古壁生。”景中见情。

“荣枯无物,影在风间随兀兀。”情中见景。

“剩得温柔,串起灵心不自由。”这结尾已经不分是人是花了。

其五 罂粟

堕之天使,吮血残痕沉醉裏。 名曰无忧,释放灵魂彼岸游。

负天多少,命运洪荒时已晓。 空相其间,烈焰存留梦与烟。

注:忘忧:据说在Troy时,Helen给了Telemachus和他的同伴一种疗伤的忘忧酒(nepenthes),以使他们忘却死去的同伴,这种酒就由罂粟汁调配而成。“天”字重出,然自觉改後沦为常意,故仍留此版本。

——四月十三/20030513

评:词起结俱得神。

其六 迷迭香

海之朝露,远古香馀生死处。 禁锢伤心,隔世情缘或可寻。

传奇如梦,辗转风前皆我恸。 此我何堪,散落精魂点点蓝。

注:迷迭香:唇形科,学名Rosmarinus officinalis,来自拉丁文ros和marinus,意谓“海中的露水”。此命名是古罗马Pliny所起,意指该植物生长在靠海处,海洋(marre)冲来的浪花泡沫(ros)经常覆盖其上。关於此花的传说甚多。最早历史记载迷迭香用於古埃及墓地中,作为制作木乃伊的香料之一,後引申为怀念死者,代表了爱与死。至古罗马时代,成为表示忠诚,挚爱和挂念的花。迷迭香芳香浓烈,在医学上可做提神与加强记忆的功效。

William Shakespeare曾借Ophelia言“这花是迷迭香,表示记忆的。亲爱的,请你牢记。”

——四月二十/20030527

评:这首最为冷静,冷静到无奈。

其七 苦楝

青青羽叶,半树星星柔紫缀。 花信蹉跎,终此孤身到汩罗。

苦中之苦,人谓可怜谁予汝? 细细遗香,恋恋中原我故乡。

注:苦楝:楝科科楝属。花信:廿四花信楝花为最後一花,标示春季结束。

《续齐谐记》言:屈原五月日投汩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忽见一人,自称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苦楝皆生於荒原之地,入冬形如槁死,民间语其“可怜”。

英语系国家对楝树的通称为:China tree或China berry。即“中国树”。漂泊之子,因其音近“苦恋”,亦多借其思乡。

——五月初五/20030604

评:发挥,这组花信到底都是在发挥。

谓之咏物,非所宜也,谓之咏怀,亦非所宜也。

此组俱在神似、形似之外,凭空寄意。然其和谐如此,何也?如月非与夜而宜夜,非无之而不可,得之始见天地之灵性也。性情之于赋物状形,亦在灵性,不拘不违,实乃诗之中正。

苦楝一首,切与时合。灵均沉灵,国子去国,古今其或一也。

“细细遗香”,谨以追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