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秃鹤是一种大而笨重的涉禽。体长110—130厘米,体重约为10千克。如果站立时颈直起来,身高可达120厘米。嘴长而粗,呈楔形,嘴基部较厚,往先端逐渐变细。额和头顶裸露无羽,后头和颈部也裸露,呈红黄色,其上仅散布有稀疏的毛发状羽。上体、翅膀和尾羽黑灰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翅膀上的覆羽上有小的、椭圆形的铜色斑点。下体白色,尾下的覆羽较长,也是白色。虹膜白色,淡灰白色或蓝灰色,嘴黄色或暗黄色,尖端淡白色,基部缀有粉红色或红色,额和头顶裸露皮肤淡绿褐色或淡黄色。后头和颈裸露皮肤黄色,繁殖季节缀有砖红色。脚和趾绿褐色到完全黑色。

秃鹳是留鸟,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地区,在国外见于斯里兰卡、印度东部和南部、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和加里曼丹等地,在我国主要见于江西、重庆、云南和海南岛,但是自1954年10月1日西南师范大学在重庆采得一个雄鸟标本后,以后40多年来再未见有任何报道,或许已经在我国绝灭了。

秃鹳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地平原和低山多沼泽的森林地带。常在湖边、水塘、水淹平原、沼泽、干旱河床,林中水塘与溪流,以及水稻田中活动,有时也出现在海岸红树林、草地和退潮后的泥泞平坦地上活动和觅食。飞行时不像其他鹤那样颈向俞伸直,而是头缩至肩上。主要通过两翅煽动的鼓翼飞行。飞行时两翅煽动缓慢,既能鼓翼飞行,也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像鹰一样翱翔。站立时亦常缩着颈,头缩于肩上,嘴斜向下方。主要以鱼、蛙、爬行类、软体动物、蟹、甲壳类、蝗虫、蚱蜢、蜥蜴、啮齿类、雏鸟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偶尔也吃动物尸体。通常营巢于多沼泽的森林中高大的树上,或海边红树林中的红树上。巢主要用枯树枝构成,内放一些小枝和绿叶,构结甚为粗糙。巢的形状为盘状,大小为直径60—150厘米。高10—120厘米。通常成小群繁殖,有时在一棵大树上巢多达12—20个。每窝产卵2—4枚。卵白色,孵化期28—30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全身被有白色绒羽,头部和脸部裸露,由亲鸟共同抚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