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鲶鱼、海鲇、光鱼、骨鱼和老头鱼、胡子鱼的海鲶,辖属鲶形目的海鲶科,为经济鱼类之一。其体延长,前部宽扁,后部侧扁。头大而平扁,上覆具颗粒状突出的骨板。口亦大,下有触须3对。整体裸露无鳞,皮肤光滑,尾鳍深叉形。因生活海域不同,体色也略有差异。大致是:体背铅灰,腹为白色,各鳍均呈浅黄色。需注意的是海鲶的背鳍与胸鳍均具带有逆钩的硬毒棘,为其防卫的利器。捕捞时,手抓海鲶活体是易伤人手的。
海鲶系热带、亚热带海洋中大型、肉食性底栖鱼类,以底栖动物、贝类和小鱼为食,亦喜欢溯游河口区觅食。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流较缓、泥沙底质海区。在我国,渤、黄两海少见,主要产于东海、南海和台湾周围海域,而尤以南海的北部湾产量最多。
海鲶味腥、肉质差,一般多加工成咸干品。鲜食,最好红烧。
海鲶生儿育女的方式别具一格。春末,海鲶结队从深水游向近岸繁衍。当新娘、雌鱼在新郎、雄鱼的嘴中产下200~300粒卵之后,“新娘幸福多”的雌鱼便转身抖尾,远走他乡,育子的任务则落到了“新郎责任重”的雄鱼身上。雄鱼经过一心一意、不吃不喝的20多天孵卵之后,一条条小海鲶才相继从爸爸的嘴里问世、游了出来。至此,雄鱼并未感到轻松,它还需看护自己这些弱小的孩子。周围每当有异常,小海鲶们就会纷纷游回爸爸张开的大嘴之中避险。待到小海鲶们长至5厘米左右时,雄鱼才肯放心地让自己的孩子们独立生活。
早先,西印度群岛人偶然发现晒干了的海鲶头骨很像耶稣受难的形象,于是,便把海鲶视为“神鱼”,而把海鲶的头骨则作为避邪消灾的护身符。今天,在西印度群岛、乔治敦等地的古董店,都有着色彩艳丽的海鲶头骨出售,而且价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