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简介八月十五,青年人这一天祭月走坡。这天称“走坡节”或“后生节”。节日前后的圩日,青年男女趁赶街之机,在路旁、山坡双双对对唱山歌。情人之间相互赠送月饼(称“同年饼”)、同年鞋(又称“鸳鸯鞋”)。十四、十五、十六的晚上,有的全村男女老少围成一堆堆地唱歌,同时推一个人来做“野敬”。其做法是:一女子坐在人堆中间,双手交叉塞住耳朵闭上双眼,四周的人不出一点声息,由一人念咒语,四、五分钟后场中的女子便“晕迷不醒了”,上半身摇晃不定。这时就可通过她来请神请鬼对话和唱歌了。活动往往通宵达旦。
节日来源仫佬族之所以将此节称为“走坡节”,即指不独在龙潭边的平坝上活动,而是在附近的山坡绿荫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对歌传情;又因是青年人寻找终身伴侣的日子,所以又叫“后生节”(后生──青年男子)。在潺潺的小溪边、石头旁、浓浓的绿荫下,青年男女优美动人的歌声,响彻高山幽谷。景美人更美,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仫佬族走坡唱歌传情,都很讲究礼貌,互相尊重,以诚相待,显示了仫佬族人民纯朴善良的精神风貌。
“走坡”传情,歌堂对唱“走坡节”多在春、秋农闲时节举行。春季走坡选在春节至元宵节的一段时间,秋季走坡选在中秋节前后的一个圩期里。走坡活动,古有惯例,不必发通知、出布告,坡会的日期和场所,群众心中早已有数。相传最大的坡场是东门、乔头、小长安三乡交界的花源洞和四把乡龙潭边的新印坡。届时,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女的花枝招展,男的潇洒大方,成群结队,由各村各寨云集到坡场来。唱歌传情,互唱互答,有邀请歌、盘问歌等,增进彼此的了解。如果男女双方有情有意,便接唱倾诉爱慕之情的“谈情歌”;如双方感情进一步加深,进而即唱“初结歌”,表示初步认定对方为自己的意中人。对歌结束时,要唱“惜别歌”、“相约歌”,表示年轻恋人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盼望再相见的心情,并互赠信物,男方送女方月饼称“同年饼”,女方送男方同年鞋,又称“鸳鸯鞋”,意为成双成对,共结同心。
如,男:八月十五月团圆,哥送月饼表姻缘;
为了我俩成双对,礼轻情重妹莫嫌。
女:郎哥爱,手接月饼心花开;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
这首歌,既唱出了送物定情的心愿,又约定了下次相见的日期。再次走坡时,先到的一方唱“守等歌”,接着唱“重逢歌”,试探对方诚意和表示永远相爱的“结双歌”,互相赞美的“赞花歌”,表示别后思念之情的“思双歌”,渴望结亲和向往婚后幸福生活的“同住歌”及“算日歌”、“分离歌”等。双方经过多次约会相见,以歌传情,互相了解后,仍然不能私定终身,因为按照俗例,必须经过双方家长同意,再经“月下老人”牵线搭桥,才能结为“秦晋之好”。
爱的信物──同年鞋仫佬人世世代代穿衣用布,全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布料的染制方法尤为独特。他们首先将织成的土布剪成二丈长的条状,放到蓝靛染缸,反复晒染,使蓝青色泽匀称。之后用薯莨水染,使布面呈紫红色。再用米汤和牛胶浆于布面上,晒干后胶结粘固,最后用石滚碾压平整,用槌子敲击槌软即成。用这种方法制得的布光亮耀眼,美观耐用,深受人们喜爱。仫佬族姑娘的送嫁衣、同年鞋、老人的防老衣、外公外婆为外孙缝制的背带,全用这种精制土布做成。
仫佬族妇女大都会制作布鞋,鞋的式样有“云头鞋”、“猫头鞋”、“单梁鞋”、“双梁鞋”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传统的自制鞋越来越少见了。但有一种鞋──同年鞋,作为仫佬族姑娘爱情的信物,至今仍在仫佬山乡流行着。这种鞋制作比较复杂、细致、考究。它是用白布做底,蓝靛布做面的。首先把几十层白布裁成鞋的底样,用浆糊一层层粘贴起来,之后用白棉线一针针钉紧。做的鞋底要求针脚横成行,竖成排,针眼儿大小都一样。然后用经过用米汤、薯莨、牛皮胶糊面捶打过的亮布──蓝靛布制成鞋面,与鞋底连接。这还不算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是将鞋放入蒸笼里蒸上十多分钟,取出来翻底晾干,这样,一双漂亮精致的同年鞋便告成功。
仫佬族女孩子从十几岁就开始学做这种鞋子,待到长大,准备到坡场上“走坡”,寻找意中人时,她便悄悄闭门做鞋,一针一线,将自己的一片纯情,将自己的勤劳智慧和精巧手艺都缝在鞋子上。在“走坡”场上,若看中了哪个小伙子,先以歌传情,待双方情投意合,女方便将同年鞋赠与男方,以表示对他的深情厚谊。所以,同年鞋的制作技艺如何也是小伙子选择对象的条件之一。
图片介绍图仫佬族《走坡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