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安徽省黄山的云谷景区七星潭地理位置

七星潭位于安徽省黄山的云谷景区。

景点概述

九龙瀑顶有一奇谭,长方形,长12米,宽5米,外浅内深,深处4米。潭边石壁上有IO个口径约半米左右的冰曰,组成了丹井群。其中7个冰白排列的形状近似北斗七星,故称“七星潭”。另3个冰自居瀑布下垂处顶端,形成小水帘洞。七星潭边有一处峭壁突出瀑侧,壁顶平坦,长有两棵奇松。人坐松旁,近看飞瀑从身边呼啸倾泻,惊心动魄;俯视一、二龙潭,秀丽醉人。

传说

七星状丹井群,是浮丘公的精心设计,上得北斗七星之光,下借九龙吐纳之气,在此炼丹七日,可达(七七)四十九日的功效。人服此丹四十九粒,可长生不老,腾云驾雾,升空飘游如履平地。

2.浙江省青田县仁庄镇七星潭七星潭地处河流峡谷地段,在中生代地壳历次抬升过程中,五炉基坑的地表作强烈的切割侵蚀形成沟谷,地壳的差异性抬升使深地形落差变得很大,经流沿着落差大的地段不断下侵而使沟谷中形成一系列的水潭。由于落差大,侵蚀强烈,所以潭的周围开形成很多奇形怪状和表面圆滑的石头。

七星潭是五炉基坑上五炉基村南端到三十三溪交汇处约1.5公里坑段上的七个水潭。七个水潭平面投影位置和形状正好与天上的北斗星相似,如勺状。(七星即大熊星座中的七颗明亮的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最大最深的水潭是“天权潭”,潭宽17米,长9米,面积约119平方米,是由高约50米,宽7米的悬瀑冲刷而成。水潭形似是足印,分两层有反水岸,足跟较浅,才3米,足掌深有7米。水潭位于悬瀑正面,北面是高约80米的悬崖,东面70米处是玉衡潭,南面是海拔438米的龙回峰,西面是50多米高的悬潭。履窄长的水潭是“天机潭”,长2米,宽3米,平均深度约2.1米,面积约56平方米,是由高约20米,宽3米的悬瀑冲刷而成,水潭呈南北走向,形似人体肌肉中的肌腱,其东西两侧为高约50米的峭壁,南北面为五炉基坑流岩坑床。最小的水潭是“玉衡潭”,位于50米高悬瀑水口处,形似水漂,长5米,宽3米,平均深度约1.3米,面积约13平方米,其西北面、东北面、西南面由三块高约7米的大岩石夹成,水由北面注入,出于东面下跌成瀑。最北的潭是“瑶光潭”正指北方,距开阳潭约350米,是五炉基村南端村前下100米处五炉基坑上的一个圆形小水潭,直径约6.3米,面积约30平方米,平均水深0.9米,其东西两岸都是树木葱郁的林带。量开阔的是“开阳潭”,位五炉基坑与吃饭坑交汇处西面50米处,潭宽7米,长13米,平均深度1.7米,最深处有5米,面积约70平方米,潭的视野开阔,阳光充足,水温适宜,是森林阳光浴和山泉浴最佳之处,潭西7米处是吃饭坑上约30米的悬瀑(为一级悬瀑二组跌水组成),谭南北为山体30度的溪坡。距离最近的是“天璇潭”和“天枢潭”两潭,两潭大小相差不大,成南北走向,面积约37平方米,“天枢潭”形似梳机,长9米,宽5米,平均深度1米,“天璇潭”形似南瓜,长7米,宽6米,平均水深约1.7米。

七星潭位于五炉基坑落差最大、景观最丰富的坑段上,有三个潭是与悬爆连成一体的,有4个潭是与跌水连成一体的,最大的潭还与高80米的悬崖组成一体。七星潭最低的潭海拔325米,最高的海拔455米,相对落差为130米,两岸植被覆盖率95%以上。坑床上奇石、跌水众多,两岸悬崖峭壁到处可见,景致移步换景应接不暇。五炉基坑水源主要来自奇云山西南坑及金鸡山东南坡,水流量一般。七星潭北面是中国田鱼村,南面是瑞安的三十三溪景区,东面是奇云山景区,西面是金鸡山景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