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赫·麦克斯·缪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1870年)弗雷德里赫·麦克斯·缪勒(Friedrich Max Muller,1823—1900)是英国语言学家,西方宗教学的创始人。

他1823年生于德国德绍(Dessau),成年后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哲学和比较语言学。1843年,麦克斯·缨勒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到柏林大学,在谢林的手下工作。这期间,他对印度宗教和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45年他又去法国学习。1846年,他从巴黎来到英国伦敦后,承担了刚去世的著名梵文学者弗雷德里克·罗森的未竟事业,组织翻译梵文本印度宗教经典《梨俱吠陀》。《梨俱吠陀》后由萨雅拉注解,分为四大卷在英国陆续出版。此书不仅为西方人了解古代印度宗教文化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口,而且也使麦克斯·缪勒从此走进了东西方语言、神话和宗教比较研究领域。1848年,麦克斯·缪勒定居英国牛津,1850年在牛津大学担任语言学教授。1858年担任法国科学院通信院士。1869年成为正式院士。

麦克斯·缪勒将比较语言的方法运用到宗教研究中,创立了比较宗教学。他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吠陀与波斯古经》(1853)、《比较神话学》(1856 )、《中国的宗教》(1900)等等。另外,麦克斯·缪勒从1876年起开始主持编译《东方圣书集》;完成了五十一卷。该书比较系统地收集和翻译了东方古代宗教经典,极具学术价值。在麦克斯·缪勒的众多著作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无疑是《宗教学导论》。麦克斯·缪勒于1870年2月至3月在伦敦英国科学研究所作了四次关于宗教学的讲座。这四次讲座的讲演词发表在同年的《弗雷瑟杂志》2月3月4月和5月号上,但有删节。1873年,麦克斯·缪勒将其结集出版,补上了删节的内容,并增加了《注解和例证》,冠名为《宗教学导论)。《宗教学导论》第一次提出了“宗教学”这一概念,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西方宗教学的奠基性著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