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松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别名:扫毛子、松鼠、树狗、石老鼠

拉丁学名:Sciurotamias davidianus

分类属性:啮齿目(Rodentia)松鼠科(Sciuridae)

形态特征:体型大,成体长约200-350毫米,尾短于体长,尾大且毛蓬松。有颊囊,前足掌裸,具4个指垫,后定掌被毛,无指垫。雌鼠有3对乳头,鼠鼷部2对,胸部1对。

背毛青黑色,腹毛灰黄色,尾毛与背毛相似,但色浅。背腹无明显界限。

生态栖息地:栖居于山区或丘陵的多岩石处或林缘碎石滩、耕作区及居民点附近

生活习性:栖居于山区或丘陵的多岩石处或林缘碎石滩、耕作区及居民点附近。白天活动,不冬眠善于攀树,多出现于岩石面。洞穴一般作于岩缝中,结构相对简单。

食性及危害:以坚果及其他作物种子、山桃、杏等浆果及各种野果、核为食,冬季常潜入住宅,盗食粮食。

要危害为果实(坚果、浆果)成熟期集中盗食各种果实(如核桃、板栗、山桃、杏)和春秋两季常成群迁入农田,盗食种子和谷物及冬季迁入住宅盗食粮食,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

繁殖代数:每年可繁殖1-2窝 ,胎仔数:每窝产仔2-5只 。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河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河南, 湖北, 贵州, 四川等地。是 中国特有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