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敬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汪敬熙(1898-1968),小说家,中国现代生理心理学家。浙江杭州人。

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与傅斯年等同为新潮社的主要成员,在《新潮》上发表短篇小说,并参加新文化运动。短篇小说《雪夜》表现了对苦难的妇孺的同情,具有现实主义的色彩,是其代表作。1920年赴美留学。1923年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河南中州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34年任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1948年赴巴黎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工作。

汪敬熙在生理心理方面造诣精深,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有三点:

(一)研究白鼠活动与性周期的关系,发现雌白鼠的活动有四日周期的变化,雄鼠则无。观察证明雌鼠活动周期的变化是由于性周期所致,而性周期的产生则是由于卵巢内分泌的卵巢素而引起的。

(二)研究皮肤电反射,证明皮肤电反射是由于汗腺的分泌,与意识现象毫无关系。皮肤电反射是由各种刺激诱发出的动作电位。它有五个兴奋性中枢,也有五个抑制性中枢,其最后通路为脊髓交感柱中神经元集团。

(三)研究两栖类胚胎行为,将两栖无尾类三种蛙游泳行为的发育分为三期六个阶段,即无动作期、向侧弯曲期、S形反应期、直线向前游泳期、控制游泳方向期、维持身体空间常态期。

主要论著:

《生理电学在心理学上之应用》(《清华周刊》,38卷五期,清华大学,1932年);《中国心理学的将来》(《独立评论》,40期,1933年);《答潘菽先生“关于心理学的预言”》(《独立评论》, 49期, 1933年),《行为之生理分析》(独立出版社, 1944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