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杨之华(1901年2月11日-1973年10月20日),中国妇女活动家,中共早期领袖瞿秋白的第二任妻子。女,又名杏花、文君、杜宁,出生在浙江萧山坎山镇三岔路一个绅士门第。从小聪颖。五四运动前,在杭州第一女子师范、浙江女子师范学校求学。

1920年初,去上海《星期评论》社工作。6月,《星期评论》停刊,到上海基督教教会学校任教。期间,结识陈望道、李汉俊、俞秀松等人。1921年春回乡,与宣中华等回萧山衙前农村小学任教,并参加领导衙前农民运动。1921年1月26日,杨之华与衙前镇沈定一的儿子沈剑龙举行文明结婚。婚后不久,沈剑龙离家到上海。1921年11月5日,生下女儿沈晓光,后来杨之华将女儿的名字改为沈独伊。1922年,在萧山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冬,杨去沪,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1924年,由瞿秋白、向警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她和沈剑龙达成离婚协议并登报解除婚约,于11月与瞿秋白结婚。沈剑龙也亲临祝贺。后从事妇女运动,曾参加上海纱厂工人罢工。

1925年1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妇女部委员。1926年3月,在任中共上海区委妇女部主任时,曾参加上海纱厂工人罢工、五卅运动,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3次武装起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撤离上海去武汉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中央妇女部长。并兼任中共上海地委妇女部长,当选为上海各界妇女联合会主任。同年12月创办《中国妇女》旬刊。1928年6月,瞿秋白和杨之华先后去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会议。此后,瞿秋白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莫斯科代表。会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担任党小组长。1930年回到上海,仍任中共中央妇委委员,并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工作。

1934年初,调任上海中央局组织部秘书。1935年秋,瞿秋白就义后,杨之华被安排去苏联参加第七次共产国际代表大会,曾任国际红色救济会常委。1936年,杨之华在莫斯科被王明隔离审查,直到1938年才被平反,进入东方大学中国部边工作边学习。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杨之华母女回国途中,在新疆迪化被盛世才逮捕关押了四年。抗战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获释到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不久,任晋冀鲁豫中央局妇委书记,并赴晋西北参加土地改革。1949年全国解放后,历任全国妇联党组成员、国际部部长、副主席,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女工部部长。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候补常委。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蒙受不白之冤,被“隔离审查”达 6年之久,直至1973年10月因病危才被批准出狱就医,3天后含冤在北京去世。1977年7月,中共中央为杨之华平反昭雪,并举行骨灰安放仪式和追悼会。著有《妇女运动概论》等[1],还曾搜集整理瞿秋白的遗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