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马赫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马赫数,也称“马氏数”、“M-数”,因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而得名。飞行器在空气中的运动速度与该高度远前方未受扰动的空气中的音速的比值,称飞行马赫数。气流速度与音速的比值,称气流马赫数。如果流场中的各点速度不同,那么某一点的流速与该点音速的比值称为当地马赫数(局部马赫数)。马赫数是一个无量纲的数。马赫数越大,介质的压缩性的影响越显著。当飞行器当地马赫数M达到1时,形成激波,造成所谓“音障”。当地马赫数M小于1而接近1称“亚音速”,当地马赫数M大于1称“超音速”。

音速,也称“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它同介质的性质和状态(如温度)有关。在0℃时,海平面空气中音速为每小时1192.9千米,每升高1℃ 音速约增加每小时2.16千米。水中音速约为每小时5184千米。钢铁中音速约为每小时1.8万千米。

由此可见,马赫数和音速不能混为一谈,马赫数也不能简单地换算成“每小时××千米”,因为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在不同高度,音速是不同的,所以同一速度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在不同高度,马赫数是不同的。从马赫数可以十分清楚了解飞行器速度的状况———是亚音速,还是超音速,甚至是高超音速。因此,有时用马赫数表示速度的大小是很合适的。

应该指出的是,现在不少报刊说“这种飞机的速度可达到×马赫”或“这种飞机的速度可达到×M”。这种表述是不正确的,因为马赫数是无量纲的。正确的表述是“这种飞机可达到马赫数×”或“这种飞机可达到M-数×”,或者干脆写作“这种飞机可达到M×”。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