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贫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症状性贫血是由许多种全身性非造血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贫血。些疾病过程中发生代谢障碍也可以影响造血系统的功能而发生贫血。引起此类贫血的原发性疾病有感染(包括传染病和炎症)、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肝病、内分泌病和胶原性疾病等。贫血是这些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此类贫血主要由于骨髓的造血功能低下,其贫血程度轻重不一,血液形态学改变较少,贫血大多属正常细胞、正常色素型。但可以是大细胞型或小细胞型。幼红细胞对铁的利用减少,故有时可产生低色素型贫血而体内铁的贮存量增多。体内并不缺少任何造血物质。铁、维生素B12及叶酸治疗均无效。除了输血只有将原发疾病治好,贫血才能得到纠正或减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