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钓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厦门二十名景--金榜钓矶

金榜山,因“色黄如列榜”而得名,金榜山是金榜公园的“海滨邹鲁”景区,占地五公顷。“金榜钓矶”又是“海滨邹鲁”景区中的一个景点。

陈黯,是最早开发厦门的人士之一,字希儒,号昌晦,少聪颖,十岁能诗。但负才不羁,十八次赴试不第,抱憾终生。他先隐居终南山,后回到故里嘉禾屿,在金榜山隐居下来,筑石室读书著述,自称“场老”,寓考场上的老人,所以金榜山又称“场老山”。他在山上筑一“迎仙楼”,接待来访的朋友。读书著述之余,常到山下海边的一块大石头垂钓,以娱晚年。后人称这块石头叫“钓鱼矶”。“金榜钓矶”即由此而来。

由于时代的变迁,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进程,昔日的员当港已成为高楼林立的繁华街区,金榜山下也成为闹市,钓鱼矶、迎仙楼早已不存,石室成为原始石洞。改革开放后,金榜山与面前山、金亭山、天狮山共86万平方米辟为公园,分“海滨邹鲁”、“石簇迷雾”、“翠谷浮香”、“古道春荫”四个景区。在“海滨邹鲁”景区里,恢复了钓鱼矶,新建了“钓隐亭”;整修了隐居石室,在石室前塑立着由雕塑家秦长安创作的陈黯半身雕像;重建了迎仙楼,使开厦始祖之一的陈黯隐居金榜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钓隐亭”旁、“迎仙楼”前面有一高十六丈的巨石,光洁如“玉笏”,挺立天际,威武庄严,傲视云天,成为金榜山的标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