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庙
祖庙是广东佛山的标志性地点:没有到过祖庙就没有到过佛山
祖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城区,据传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名“北帝庙”。原建筑于元代末年被焚毁,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因“历岁久远,且为(佛山)诸庙首”而被称为祖庙,1962年划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佛山市博物馆管理。
祖庙建筑群占地3500平方米,由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物组成。清代建立地方行政机构之前,祖庙是处理地方事务的议事场所,异於一般神庙。它的建筑乃至装饰、陈设,全部由各行业捐奉而成,且大多是本地生产。佛山历史上著名的铸造、制陶手工业,其产品在祖庙有典型的表现。建筑的精巧瑰丽也反映着古代佛山的繁华。它是佛山的一份珍贵历史遗产。因此,一些前来参观的外国朋友将祖庙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万福台在祖庙最南端,是一座专供粤剧演出的大戏台(图二)。粤剧起源于佛山,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戏班都返回佛山,解散旧班,重组新班。依照惯例,新戏班的头场演出必在祖庙的万福台进行。此建筑为歇山卷棚顶,台面宽三开间。前后台用金漆木雕隔板分开,隔板两侧设门供演员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禄寿三星;下部雕刻戏曲故事"曹操大宴铜雀台"的场面;左右分别雕刻降龙、伏虎二罗汉。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练、技艺娴熟、笔法粗矿。
万福台对面是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灵应牌坊(图三)。牌坊北侧是锦香池(图四)。池中有石雕龟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征。锦香池两侧为钟鼓楼和崇敬门、端肃门。两门旁的墙壁上饰有砖雕、灰雕和陶塑。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东侧陶塑十一形象苍劲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宝镜,象征日神;西侧陶塑是一美丽的妇人,婀娜多姿,手擎宝镜,象征月神。
前殿北面即为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大殿,这是祖庙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筑,地方宗祠活动就是在这里进行。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铜铸造像,铜像重约2。5吨。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龛内,慈眉善目,五屡长髯飘在胸前,服饰华贵,赤裸双足。铜像的头光、西部及手足全部贴金,整尊神像金光灿烂,是佛山古代工匠卓越铸造技术的体现。
大殿北侧的庆真楼建于景嘉庆元年(1796年),是祖庙建筑群中最晚的建筑物,楼为二层。相传这里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属佛山十景之一,登上庆真楼可以饱览祖庙和佛山的全景。
今天的祖庙以是佛山市博物馆所在地,大门坐东朝西,穿过林木繁盛、花香鸟语的庭院,走进端肃门,便可置身于祖庙古老的殿堂中。中外游客熙来攘往,这座民间工艺之宫已焕发出来青春的异彩。
2007-2020对祖庙进行全面规划
全面落实和深化《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品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禅城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禅城区中心城区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禅城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总目标:工业强区、服务旺区、文化名区,佛山现代化和谐都心。
用15—2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地区的水平,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建成制造业发达、现代服务业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岭南文化突出、社会和谐稳定、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积极促进广佛一体化发展,与广州共建现代化广佛大都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