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疽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蚯疽草

【拉 丁 名】Dichrocephala auriculata(Thunb.) Druce

【蚯疽草的功效介绍】:

蚯疽草 (《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白头菜、夜明草(《广西药植名录》),肉桂草、泥鳅菜(《福建中草药》),鱼眼草、茯苓菜(《广西植物名录》)。

【来源】为菊科植物山胡椒菊的全草或叶。

【植物形态】山胡椒菊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茎直立,被柔毛或秃净,枝和干有棱角。

叶互生,具柄;叶片膜质,分裂或不分裂,顶部裂片阔卵形,有粗锯齿。

头状花序,极小,近球形,直径3~5毫米,排成顶生圆锥花序;总苞片阔椭圆形;苞片2列,边缘膜质;花托秃裸;花极小,白色,管状,外围的雌性,多列,全发育,中部的两性,发育。

瘦果倒卵形,扁平,秃净或近秃净。

花期夏末至冬初。

生于原野荒地。

分布我国东南部。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苦辛,平。

【功用主治-蚯疽草的功效】消肿,解毒,利尿。

治小儿外生殖器肿胀,疔毒,喉炎,挫扭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消肿解毒,清热利尿。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喉炎,病后虚弱。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蚯疽(小儿外生殖器焮肿),小便不利:鲜蚯疽草和冬蜜捣烂敷贴。

(《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疔毒肿痛:鲜蚯疽草和米稀饭,加食盐少许,捣烂敷贴,日换二次。

(《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扭伤肿痛:干茯苓菜研末,每次二钱,酒送服;另用鲜茯苓菜捣烂调些洒,敷伤处。

(《福建中草药》) ④治毒蛇咬伤:鲜茯苓菜捣烂敷伤处。

(《福建中草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