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种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穆斯林种姓(Muslim Caste)

印度次大陆伊斯兰国家历史上的社会等级制度。一译穆斯林族姓。

种姓一般是由血统、婚姻和职业决定的群体的特定社会等级。种姓发达的形式始于印度。12世纪穆斯林征服印度后,伊斯兰势力越来越大,至16世纪占据统治地位。因受印度教种姓制度影响,在历史上印度次大陆的穆斯林中也有阿什拉夫人和非阿什拉夫人等级之分。前者即穆斯林贵族,指迁入的阿拉伯穆斯林的后裔。后者即非贵族,指印度人中改信伊斯兰教者。

阿什拉夫人再分为四个亚群:

(1)赛义德(圣裔),指先知穆罕默德家族及阿里系的后裔。

(2)沙伊克(首领),指迁入印度的阿拉伯和波斯人之后裔,亦包括改宗伊斯兰教的拉杰普特人的贵族。

(3)普什图人,属于阿富汗及巴基斯坦西北部操普什图语言的部落。

(4)莫卧儿人,突厥化的蒙古人后裔,随莫卧儿军队进入印度者。

非阿什拉夫人种姓分为3级:

(1)高级印度种姓之改宗者,非贵族的拉杰普特人。

(2)手工艺人,如米拉哈人,原为织工种姓。

(3)职业及社会地位低下的改宗者。但其等级界线不及印度教种姓那么严格。

在德里素丹国和莫卧儿帝国时,保留着种姓制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穆斯林种姓制度已逐渐废除,唯有圣裔家族及宗教领袖仍受到穆斯林的尊敬,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杨克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