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古龙镇古龙镇位于梧州北部,藤县东部,东与苍梧接壤,南连 本县的蒙江镇、津北镇,西邻太平镇、平福乡,北界昭平县, 古龙镇具有矿远的历史文化,是著名的广西文化名人莫乃群 的故乡、镇内有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文物——隋化窑址。古龙是苍梧、藤县、昭平三县六镇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桂东南最大的八角集散地。全镇辖26个镇直单位。10个村民委员会,161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39113人。山地面积21万亩,耕地2万亩,水田1.82万亩。
“担不完古龙谷,斩不尽长洲竹”这是解放前对古龙镇的写照,古龙镇人杰地灵,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是典型的 “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镇。近年来,古龙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构建以八角为主导的特色经济,使经济得到了迅 速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了有古龙特色的古龙特色经济:①作为支柱产业的八角种植面积达14万亩,人均有八角林3.5亩,其中挂果林达6.5万亩,年产八角900万公斤,八角苗圃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年可供八角种苗1.2亿株,成为区内最大的八角生产 基地和优质八角种苗基地。②古龙历来都有种植西瓜的历史,是藤县最大西瓜种植基地之一,2001年全镇西瓜种植面积达7200亩,年产西瓜吨,近年来,古龙人不单止把西瓜种在田里,而是把目光投在连绵群山中,2001年全镇共发展山地西瓜2000多亩,山地西瓜单项人均增收150元。③龙眼、荔枝、柿子等名优水果也各具规模:种植面积达5000亩。④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先后形成了忠隆塘村,金凤六坡2个生 态文明基地,忠隆塘村还被列为自治区生态文明示范村。
古龙镇,321国道贯穿而过,距千年商埠梧州市70公里,距县城90公里,东往梧州通广州、深圳,北上桂林。近年来,党委、政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资80万元的镇自来水厂,建立了占地25亩拥有150个铺位的八角专业批发市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旧城区进行了全新的改造,40亩的新城区开发已投入使用。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电视、通照明,村村有办公楼和教学楼,并且古龙有着十分丰富的八角、西瓜、龙眼、荔枝等农产品资源,这一切,给古龙营 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古龙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是原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著名学著莫乃群的故乡,有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隋化窑址;有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古建筑“受三公祠”以及1973年田心村出土的古化铜鼓,大铁钟等文物,有神奇的民间传说,如太安公故事、 覃天户传奇,“北帝节”、“舞节”的由来,仙鹤山、仙螺山的 神话等,无不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尤其是北帝节(每年农 历三月三)和舞豹节(农历七月十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这两个往日具有神奇色彩的历史风俗节日已经演变成为今年的经济贸易节。
2、黑龙江省肇源县古龙镇古龙镇 隶属肇源县管辖。位于县境西北部,嫩江左岸,西与吉林省为界。镇政府驻地距县城77公里。
古龙镇,原称“古鲁站”。“古鲁”,一说,满语为“高埠”的意思;另一说是蒙古语“古尔班禅连”的简称,意为“三个泡子”。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设立吉林乌拉城至黑龙江城驿路时,于此设古鲁站,后曾改称“古楼站”。中华民国成立后,郭尔罗斯后旗设置古鲁乡,隶属第十一区。东北沦陷后,始为古龙区,后设古龙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末设置古龙区,1949年改为第八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繁荣乡。同年4月,改隶肇源县。1958年9月,改称古龙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为古龙乡。1985年5月,改设古龙镇。
古龙镇辖境地处松嫩平原区。全镇总面积310.4平方公里。境内多河川、泡沼,水面宽广,盛产江鱼。1956年在立陡山建筑大堤后,为2.5万余亩耕地免除了水涝灾害,给农业稳产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全镇有耕地11万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
古龙镇位于黑龙江肇源县西北93公里,位于大庆市西南120公里,全镇总面积63.7万亩,全镇辖区14个行政村,35个自然屯,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现有耕地20万亩,林地3.6万亩,森林覆盖率8%,草原面积8万亩,水面14万亩,水利灌溉控制面积5.8万亩,占耕地面积3.6%。已开发渔池1000亩。
古龙镇辖14个村:永胜村、得胜村、河南村、古龙村、道宝村、立陡山村、长山村、东太村、大革村、永跃村、立强村、伍家村、富强村、共荣村。
3、黑龙江省呼玛县古龙镇古龙镇隶属呼玛县管辖。位于县境中部。镇政府驻地北距县城28公里,为工矿城镇。原属荣边乡境内。1988年11月,将荣边乡西部的椅子圈、五隆屯、三分处、椅子圈煤矿知青队等4个自然屯和新建一、二、三、四林业经营所所辖的林区划出,设置古龙镇。全镇总面积1021平方公里,除林业生产外,建有椅子圈煤矿和坑口电站。全镇共辖椅子圈、五隆屯、三分处、煤矿等4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1040人,均为非农业人口。镇政府驻地椅子圈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