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农历的月建。我国远古根据黄昏时北斗星斗柄的指向确定季节,斗柄东指为春,南指为夏,西指为秋,北指为冬。春秋战国时天文学有了进一步发展,为切配合月份,人们把地面分成十二个方位,分别以十二支表示:正北为子,东北为丑、寅,正东为卯,依次类推。夏正十一月黄昏时斗柄指北方子,十二月、正月指东北方丑、寅,二月指东方卯......十月西方亥。下一个十一月又回到北方子。正月指寅可称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下同。《汉书.律历志上》:“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北周庚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斗建麾兵,天离转战。”
斗建[1]的意义是《史记·历书》集解所说的“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公元前4000~前1000年间,北斗七星比现在更接近北天极,处于恒显圈内,每天晚上都可见到。在中国古代,发现不同季节的黄昏时,北斗斗柄的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把斗柄的指向作为定季节的标准。《鹖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就是指当时不同季节里黄昏时看到的天象。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使斗柄指示的方向与月份更密切配合,人们将地面分成十二个方位,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正北为子,东北为丑、寅,正东为卯等等。夏正十一月黄昏时斗柄指北方子,十二月、正月指东北方丑、寅,二月指东方卯,……十月指西北方亥,下一个十一月又回到北方子。这就是古代天文历法中经常提到的“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等十二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