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御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都御使 dūyùshǐ

[title of the officer] 官名,都察院的长官。

公为都御史。——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明代监察机构称都察院,即传统的御史台。其主要职责是举劾百官,即行政监察。由于兼有刑事司法的职能,故而位居三法司之列。明初承元制,吴元年置御史台。洪武十五年改为都察院,都察院级别与六部相同。主要负责官员为左右都御史二人;左右副都御史二人,左右佥都御史四人。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及六部尚书均为二品。下设监察御史分掌地方监察,每布政司置一道,以其名名之。数量随布政司的增减而增减,最后确定为十三道。各处理本布政司及代管在京各衙门行政监察事务。监察御史,正七品,每道七至十一人,编制一百一十人,时有增减,或缺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