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民(المؤمن al—Mu’min,信士)
阿拉伯语音译,意为“信仰者”、“归信者”、“信教者”。旧译为“慕门”、“慕民”等。亦意译为“信士”。笃信伊斯兰教者的称谓。凡表示信仰伊斯兰教,并当众朗诵“清真言”、“作证词”者,即为穆斯林。其中信仰坚定,坚持宗教功修并恪守伊斯兰教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者即称“穆民”。
《古兰经》中对穆民有多种提法:
①对诚信伊斯兰教并严格履行五项功修以及其他教律者的称谓。穆民的首要条件是“信教”,即有坚定的“伊玛尼”(正信)。《古兰经》中劝人行善、止人作恶、号召履行“五功”等经文之前,多用呼告语气说:“信道的人们啊!”所用动词“阿迈努”(Amanu)的主动名词即“穆民”。在“伊玛尼”的基础上还应做到的有:“常常记念真主”(33:41),“顺从真主及其使者”(8:20),履行五功(2:43、183,3:97),多做善事(16:90),为主道牺牲自己财产和生命(9:20),不吃重利(2:278),抚护孤儿(4:2),孝敬双亲(2:83),夫妇和美(4:19),亲爱近邻、远邻,款待旅客,宽待奴仆(4:36)等。
②泛指古代信仰真主的人。如:“易卜拉欣原来是一个表率,他服从真主,信奉正教,而且不是以物配主的”(16:120)“那些信道者、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拜星教徒,凡信安拉和末日,并且行善的,将来在安拉那里享有自己的报酬。”(2:62)。
③指放弃多神教信仰和其他宗教信仰而改宗伊斯兰教信仰的人。“如果他们悔过自新,谨守拜功,完纳天课,他们就是你们的教胞”(9:11)。按教义,凡穆民在真主面前一律平等。真主晓示“凡穆民皆兄弟”(49:10)即体现这一涵义。④《古兰经》第23章章名。中国穆斯林中亦有人把“穆民”这一章译词解释为“随从穆罕默德的教民”,即作为音意兼顾的称谓来理解。
穆斯林学者对“穆民”和“穆斯林”有不同的解释。一般学者认为,“穆民”比“穆斯林”的定义更严格,即凡表示信仰伊斯兰教,并当众朗诵“清真言”、“作证词”者,为“穆斯林(المسلم Muslim)”意为“顺从者”;其中只有内心信仰坚定,同时坚持宗教功修并恪守伊斯兰教道德行为规范者,才能称为“穆民”。还有学者认为,“穆民”比“穆斯林”的含义更广,凡是只要心里信仰安拉,还尚未完全履行伊斯兰教功修的人,即称呼为“穆民”,以《古兰经》文为证“信教者、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拜星教徒,凡信安拉和末日,并且行善的,将来在安拉那里必得享受自己的报酬”(2:62)。而“穆斯林”是不仅内心信仰安拉,而且还是坚持履行伊斯兰教宗教功修的人。另有学者把“穆斯林”的涵义无限扩大化,即认为凡是有呼吸、有生命的都是服从安拉的广义“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