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昭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安昭舞

“安昭!我们的舞步伴春风,土族的大地百花红;安昭!我们的‘道拉’攀青云,土族的天空挂彩虹;安昭!我们的口弦传佳音,土族人的心里浪花涌。”这里所说的“安昭”,是指土族地区流传十分广泛的一种古老舞蹈。关于其名称,起初似由文人墨客们以歌词衬句中的“安昭”一词而命名的。 实际上,安昭舞,土族语称“千佼日”,意为弯曲转圈,以舞蹈基本动作而得名。大凡逢年过节,或举行婚礼等喜庆活动,土族群众(多为青壮年)便身着民族服装,聚集于场院或家中转槽周围,结队围成圆圈,由1—2名长者或“把式”(土族称“杜日金”)领唱领舞,众人在后随舞,并以衬词伴唱和声。安昭舞的基本动作是:先向下弯腰,双臂随步态左右摆动,即第一步向右摆动,第二步向左摆动,第三步左脚高跳,身体随之向右翻转一周,双臂上举。如此循环,周而复始。安昭舞种类较多,主要有《兴马老》、《召引召》、《拉热拉莫》、《索罗罗》等。属于家曲中喜庆、欢乐之曲类。曲调与舞步配合紧密,节奏明快,并随着歌词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女性舞蹈动作优雅、秀气、温柔,男性则粗犷、开朗、大方。安昭舞步伐轻盈,节奏明快。尤其是那些身穿花袖长衫的土族阿姑们以幽雅柔和的舞姿翩翩起舞时,恰似仙女伴随彩虹降临人间!

关于安昭舞的来历,民间传说颇多。有的认为它是鲁氏太太降王莽时,为了迷惑王莽而跳的一种舞蹈;也有的认为,跳安昭舞是“土族人民为了礼赞山川神的恩惠,歌颂先民的业绩,祝福土乡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等等为主要内容,以歌舞的形式抒发土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还有的人认为,“古时,人们从事群体狩猎生活。围着自己的猎获物在欢呼、雀跃,抒发自己无比喜悦的情感,表现顽强剽悍的性格,象征丰收和胜利。”孰是孰非,不得而知。不过,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安昭已经成为土族人民自娱自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