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SD-10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弹跻身世界豪门
据星辰在线报道:中国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终于在几年前研制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SD-10。
报道称,SD-10中距空空导弹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已完成所有研制工作。该弹采用正常气动布局,全长3850毫米,直径203毫米,翼展674毫米,弹重180千克,最大有效发射距离70千米,最大速度4马赫,最大使用过载38G,最大作战高度25千米,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和很好的下视下射能力。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SD-10的性能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越著名的AIM-120C5、R-77等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水平。由于制导方式为先进的主动雷达加捷联惯导系统,SD-10具有了“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其高达38G的使用过载,也可保证导弹能跟踪拦截实施9G过载机动的空中目标,对F-16这类目标的‘不可逃逸攻击区‘大约为载机前方35千米~45千米范围内,与AIM-120C7差不多。SD-10的战斗部为高效能杆式杀伤战斗部,对战斗机和轰炸机等大小目标均有良好的毁伤效果。此外,SD-10的抗干扰能力很强,能有效对抗数种电子干扰形式,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常见的电子干扰方式。专家认为,国产SD-10的总体性能已超越美国AIM-120A/B/C/C4/C5、俄罗斯R-77和法国“米卡”等,仅略逊于美国最新的AIM-120C7。不过当前AIM-120C7并不提供外销。
SD-10的通用性很强,可以挂载于各种先进战斗机上,不久前再次试飞成功的“枭龙”战斗机就有发射SD-10的能力。
为了提高SD-10的作战效能和用途,中国还在积极对其进行改进,首先是增大有效射程,预计将超过100千米;其次是使用更好的电子元器件,提高制导精度。今后还有可能把SD-10发展成地空和舰空型,装备在高机动越野车和军舰上,变成近程或区域防空利器。
今天这篇“星辰在线”的报导还是引用中国《兵工科技》杂志专访SD-10副总设计师的谈话。其实这不是SD-10首篇公开资料,记得2002年,就曾看到某位网友转贴过一篇中国官方高层参访该空空导弹研究院的文章回来贴在这边,那篇旧文说了些《兵工科技》这篇报导没有的内容(例如记得有提到SD-10的最大动力航程是106.5KM,有效射程是70~80KM),前项数据是这篇没提,后项数据的差异(80kM射程)可能指的发射空域高度不同(应该不至于连双方战机速度等假设条件都不同),也许当时有人有把该篇存档,可以和这篇对照。
关于中国《兵工科技》杂志专访SD-10副总设计师的谈话比较各国的主动雷达导引中程空对空导弹时,提到的AIM-120C,个人偏向认为是指目前最新的AIM-120C7,因为不管是文章里头比较射程时的对比,或者50g的过载,似乎都是AIM-120C5不具备的。
AIM-120C7系在“量产前性能提升”(PreplannedProduct Improvement,P3I) 第三阶段计划中完成研发。
2003年9月26日美国雷神公司宣布,改良型中程空对空导弹首先在八月十九日于英格利测试场进行的一项测试中,成功拦截一枚全尺寸标靶,展示了该型导弹对抗近实战电子攻击的能力。而在九月六日进行的另一项测试中,该型导弹在白沙测试场,再度直接命中一枚缩尺标靶,象征该型导弹对抗新一代、运用复合式电战技术之目标的能力已经成熟。
AIM―120C―7构型采用了新型的商用处理器,并改良了系统软件及雷达信号处理资料链,使该型导弹对抗电子攻击的能力大幅提升。
先来比较一下各款主动雷达导引中程空对空导弹公开数据好了。
主动雷达导引中程空对空导弹型号/重量(KG)/最大有效射程/最大射程(动力航程)
台湾天剑二型(TC-2) /184 KG/60 KM(在国外航展公布资料);80 ~ 100 KM(国内传闻)/可能>100(实际不详)
中国闪电十号(SD-10)/180 KG/70 ~ 80 KM /106.5 KM(其最大有效射程70KM是指10000公尺高度,两机以1.2马赫对头导时)
美国AIM-120C系/152~153 KG/50 ~ 74KM/不详/实战30至40 KM(注:各国主动弹迄今仅AIM-120有实战纪录;其最大有效射程50~74KM是指10000公尺高度,两机以1.2马赫对头导时)
俄国R-77 /175 KG/原先外界猜测是50KM,俄国后来宣称是100KM/不详(其最大有效射程100KM是指在20000公尺高空,两机以1.5马赫对头导时)
法国MICA /112 KG/50 ~ 60 KM/不详(注:台湾的法制幻象2000-5战机试射时曾打过67 KM远;又另有消息声称MICA的最远射程可达80 KM)
其实各国公布的各种导弹之有效射程只是推估值,不能看作不变的真理,且即便是公开数据,在国内外不同的军事杂志与军武传媒的报导里也有差异。MICA的最大有效射程有40公里,50公里,60公里,67公里与80公里之说;半主动的AIM-7M的最大射程号称一百公里,有效射程约40~45公里;AIM-120系列从A/B/C/C4至C5型则有50-74公里间种种说法;台湾的剑二则有60~100公里诸多不同的说法;然而实战时呢?美国空军使用AIM-120杀敌的最远射程记录从未超过35公里!最大有效射程并不代表实战有效射程,除导弹性能外,还得考虑敌我动态与双方战机导行性能,雷达,SA与电战等诸多变因,问题就更加复杂多变了!且就算同样的AIM-120系列,在可超音速巡航又具备AESA雷达的F/A-22上使用时的最大有效射程可以是在F-16系列上使用的1.5倍以上!另外,比较现有各款主动雷达导引中程空对空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并无多大意义。目前BVRAAM的实战有效射程限制关键之一,仍是在于战机雷达在实战状态下对敌机的有效锁定距离;老美空军导官和老美海航导官均曾声称:“在F-15C与F/A-18E/F在以AESA雷达取代原有雷达配备前(AN/APG-63与AN/APG-73),AMRAAM的有效射程在大多实战状况下还超过战机雷达有效侦测锁定距离”,而用于中大型战机上的AN/APG-63与AN/APG-73的雷达侦测锁定范围还明显长于轻小的GD-53(台湾F-CK-1A/B经国号战机所用的雷达,以美国AN/APG-67为架构基础加上一些美国AN/APG-66的部件),因此台湾剑二或中国大陆SD-10若只是为了追求比AIM-120C5更长的理论射程而去加大加重,可说是无意义可言。需机载雷达的性能跟的上才有实质意义!我们知道中国早期型的Su-27SK的雷达从两年前已经引进换装SOKOL被动阵列天线,而中国国内14所和607所都已开发或接近开发出机载AESA雷达原型样机;虽然离低价量产实用还有距离,但总算踏出关键的一步!却没听说台湾在机载雷达方面的研发状况有何新一步实质进展!或许台湾中科院又要等老美技术转移吧?!
其次,目前BVRAAM的实战有效射程限制关键之二是--除欧洲流星这款冲压发动机推进的导弹之外,现存各款主动雷达导引中程空对空导弹的‘无法逃逸区域‘最远都只在载机前方45KM范围以内,相去不远!面对高机动先进战机,BVR实战有效射程难以突破45KM,是这一代使用不懂得节约燃料道理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的各款BVRAAM共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