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铃子金铃子俗称:赖葡萄
金黄色的外壳,上面鼓凸着若干大小不等的颗包,有些像苦瓜。掰开,里壳是金橙色,里面躺着无数鲜红的籽粒,绒绒地聚在一起。整个水果颜色非常艳丽,不由令人馋诞欲滴。
它叫金铃子,这是我后来知道的学名。小时候,我们却是叫它赖葡萄。
说是赖葡萄,是与水葡萄相对应的。那时普通的葡萄,即水葡萄也有,但不算多。因为相对难伺候,要修剪、追肥什么的,成熟期又长,没个两年三载结不了多少果,所以水葡萄在我们眼里就金贵。而这赖葡萄不同。随意在角落洒几颗种子,不去管它,来年就会发现在牵牛花、指甲花、爬山虎之间,冒出了一簇新的绿芽。入夏,藤上已然结满了累累果实,先是绿的,渐渐就变黄了,变成了赖葡萄。
这赖葡萄似乎带着一股“赖”气带到世间。它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在孩子们的眼里,它只能和那些牵牛花指甲花为伍,属于土花土果之列,生来低贱。是的,谁让它见了风就是雨的疯长,用不着操心,就像丫鬟,不是小姐的命。越是近茅厕猪圈一类的地方,长得越盛,果也越多。至于为什么叫它赖葡萄,没有太确切的解释。用孩子们的说法,因为外壳长满小包,像人脸上的痘坑或麻子,乡里方言,麻子即赖子,所以就叫它赖葡萄了。
这个说法其实只解答了一半。赖是回答了,可葡萄是怎么回事?四目相对,无言。现在想来,应该是因其味美,将之想像成葡萄的口感了。既然屈之水葡萄一等,叫个赖葡萄也算抬举它。
昆虫金蛉子又名唧蛉子金蛉、蛣蛉,属直翅目蟋蟀科的小鸣虫。夏季,南方,夜间活动为主。因其身体闪亮如金,鸣叫的声音清脆,犹如金属

铃子的响声,故被饲养者称为“金蛉子”。此鸣虫因其体形娇小玲珑,形状美丽可爱,鸣声悦耳动人,被视为诸多鸣虫中的佼佼者。金蛉子体长7~9毫米,宽约3.5毫米,象一只袖珍型的小蟋蟀,玲珑小巧,逗人喜爱。它全身呈金黄色,有1对绿色的复眼,金色的前翅下略显黑色。其触须既细长又长,长度可超过其身长的1倍,从基部到须端有3种颜色:基部褐色,中间白色,尖端黑色,有趣而奇特。此鸣虫前翅发达而宽长,几达尾部顶端,前后翅较硬厚,具有金属的光泽,前左翅薄而透明,折叠于右翅下面。体后有1对尾须,八字形分开,前、中、后3对足都较长。后肢长大而强健,使其蹦跳有力,爬行快速。雌虫较雄虫肥大,尾端有褐色产卵器,略向上弯。昂于水中易死。
中药材 金铃子中药材川楝子的别名
【英文名】 FRUCTUS TOOSENDAN
【拉 丁 名】Fructus Toosendan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源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有纵沟纹,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叶互生,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夏季开紫色花,腋生圆锥状排列的聚伞花序。核果大,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3厘米,红色或栗棕色,有光泽,核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3~5粒。
【制法】 川楝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黄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