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吸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是牙周炎的另一个主要病理变化.

破坏方式可表现为如下几种形式:

(一)水平型吸收水平型吸收(horizontal resorption)是最常见的吸收方式.牙槽间隔,唇颊侧或舌侧的嵴顶边缘呈水平吸收,而使牙槽嵴高度降低,通常形成骨上袋.

(二)垂直型吸收垂直型吸收(vertical resorption)也称角形吸收(angular resorption),指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行的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的高度降低不多(除非伴有水平吸收),而牙根周围的骨吸收较多.多形成骨下袋.

骨下袋根据骨质破坏后剩余的骨壁数目,可分为下列几种:

一壁骨袋,

二壁骨袋,

三壁骨袋,

四壁骨袋,

混合骨袋.

(三)凹坑状吸收凹坑状吸收(osseous crater)指牙槽间隔的骨嵴顶吸收,其中央与龈谷相应的部分破坏迅速,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

(四)其他形式的骨变化由于各部分牙槽骨吸收不均匀,使原来整齐而呈薄刃状的骨缘成为参差不齐.

骨吸收的程度一般按吸收区占牙根长度的比例来描述,通常分为三度.

Ⅰ度:牙槽骨吸收在牙根的颈1/3以内.

Ⅱ度: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1/3,但在根长2/3以内,或吸收大根长的1/2.

Ⅲ度:牙槽骨吸收占根长2/3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