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系指肿瘤压迫、侵犯有关组织神经所产生的疼痛,为癌症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癌症早期,由于瘤体尚小,一般无转移,因而癌症疼痛的发生率较低;晚期, 病灶较大,不断向附近的组织器官进行浸润性生长,且往往有骨髓等远道转移。 因此,癌症疼痛的发生率大大提高。癌症性疼痛多为持续性疼痛,并随之病灶增大而不断加剧。疼痛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局部性,可定位;另一种则为弥漫型,疼痛部位不清。疼痛的耐受性可因人而异。由于癌症疼痛严重地影响病人休息、睡眠,给病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带采极大痛苦,因此,解除癌症疼痛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疼痛的方法有局部治疗、镇痛药及阻断疼痛的传导途径等。局部症状可将局部肿块予以放疗、化疗或用手术来控制局部肿瘤,解除对局部压迫引起的疼痛;半身放疗对全身广泛骨转移引起疼痛疗效较好;切断颈髓前外侧束方法,可阻断神经传导,也能取得止痛效果。目前止痛药有阿斯匹林、强痛定、安乃近、消炎痛等,但对癌症疼痛的疗效欠佳,且常因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而不能长期应用。麻醉止痛剂有可待因、杜冷丁,虽能暂时缓解癌性疼痛,但易引起成瘾性,且需求量愈来愈大,间隔时间愈来愈短。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大量的调查资料说明,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目前癌症治疗中使用硒辅助治疗十分普遍。常用的补硒制剂有新稀宝、硒维康等。
中医认为癌症疼痛的发生主要为邪毒内蓄,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消肿解毒、活血理气为治疗癌症疼痛的主要法则。癌症疼痛其临床表现可分为邪毒内盛型、血瘀型及气滞型。邪毒内盛型常表现为局部灼热,疼痛固定不移,触之增剧。血瘀型常表现为部分固定的针剌样疼痛,舌质暗,舌有瘀斑。气滞型常表现为痛无定处,攻窜胀痛。由于上述三型往往混杂互见,不能绝对分开,因而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解毒消肿常配合应用。用药途径除了内服外还可采取局部外敷法,外敷药物可采用药性较猛、浸透性强的药物,它可弥补内服药的不足,使药物直达病所
癌症疼痛作为肿瘤的常见症状,其病因直接与肿瘤相关。在治疗疼痛上,中西医完全不同,思路各异。西医一般都是麻醉神经止痛,把痛的部位麻醉起来,让患者感觉不到痛,实际上痛还存在,只是麻醉了神经,减轻了痛苦,缓解了症状,病情还在发展,不起任何治疗效果,过度的麻醉药对胃肠功能和肝肾功能造成了破坏,西医止痛是分阶段的用麻醉药,刚开始用一片半片止痛,后来就用三片、四片也止不住痛,重新换一种更强的麻醉止痛剂,许多骨癌、肝癌、胰腺癌……等患者,用吗啡、杜冷丁都止不住痛,对癌痛的恐惧使很多患者都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治癌痛是通过脏腑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各异有针对性的治疗,万锁治疗癌痛是通过通经活络,疏通气血而止痛。“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疼痛的原因是气血不通,气血一通就不痛了。治疗癌痛时不能脱离癌症谈疼痛,不能脱离人体的脏腑功能谈癌症,在治疗时全面考虑,整体治疗。如:在治疗脑瘤时需要了解患者头痛的部位(与瘤体的部位有关,前额、头顶、枕后、两侧),及有无颅压过高、喷射状呕吐都有密切的关系;肺癌、食道癌的胸背疼痛与咳痰、咳血、胸水的治疗都有相互联系,互为因果;胃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的胃脘、两肋胁胀疼、刺疼、隐疼与肿瘤、肝硬化、腹水、肝气郁结、体质都有密切的关系;乳腺癌的胀疼,肝区疼,乳房溃烂的隐疼、刺疼;淋巴癌的胀疼、刺疼、烧疼;子宫癌、直肠癌的小腹胀、下坠疼与体质、肿瘤、气血、虚实都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癌痛的病因不一,病理机制复杂,故虽同是癌痛,其性质表现多种多样。如:胀痛、刺痛、酸痛、绞痛、抽痛、隐痛、走动痛、热痛、冷痛、坠痛等,万锁中医在癌痛的治疗中发挥了多面的效应,许多止痛方法在止痛时治癌,治癌时止痛,达到立竿见影之效,不易复发,除内服中药外,万锁中医治癌痛又研究出外敷、针灸等其他方法配合,给许多在癌痛折磨中煎熬的患者及家属带来福音!通过万锁中医治疗后的患者疼痛就可以缓解了,摆脱对西药麻醉剂的依赖,预后不容易复发。
正确对待癌痛
一、癌痛不可忍受,要规范化治疗,疼痛评估1、疼痛的影响,治疗不充分的原因,疼痛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疼痛对癌症口才其及家属是一种手推磨;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睡眠造成影响,食欲下隆,免疫力下降;慢性剧烈疼痛如果得不到缓解,会发展成为顽固性疼痛,成为一种疾病;甚至是导致患者自杀的原因之一。
疼痛治疗不充分的原因--医生
医务人员对癌性疼痛程度估计不足,过分担心药物的成瘾性等。
--患者
Ⅰ、患者不如实报告疼痛(这是造成医务人员对疼痛估计不足的原因)有关调查显示,只有12.7%的口才会主动报告疼痛。
Ⅱ、患者认为晚期癌症本身就有疼痛,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Ⅲ、担心医生将治疗重点放在止痛上而忽略了癌症本身的治疗;
Ⅳ、怀疑芗的止痛效果,认为服了药可能还是痛,不如不吃药;
Ⅴ、担心对止痛药产生耐受性,以后疼痛加重时无药可治;
Ⅵ、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
Ⅶ、害怕成瘾,将临床应用麻醉药品等同于吸毒。
2、无需忍痛的理由
患上癌性疼痛并不可怕,疼痛程度重,不等于癌症就到了晚期,需要长期用止痛药物控制疼痛。中重度癌痛都可以用阿片类药物控制疼痛,绝大部分病友可通过合适的止痛药物和剂量控制疼痛。疼痛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会影响病人的睡眠、食欲,减低病人的抵抗力,从而使肿瘤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因此,疼痛应积极控制。大量国内外临床实践表明:癌症病人镇痛使用阿片类药物,成瘾极其罕见。
3、疼痛需要规范化治疗
按照WHO及其它权威协会推荐的公认为疼痛处理原则及方法,进行疼痛治疗。目的是早期、持续、有效地削除疼痛;限制药物的不良反应;把疼痛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需要规范化治疗。药物止痛是控制疼痛的主要手段。
二、“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
1、按阶梯给药不同程度的疼痛选择相对应阶梯药物,我把镇痛药应从低级向高级顺序提高,弱化中度疼痛芗的使用是止前的趋势。
2、口服给药
是首选的给药途径,简单、经济、易于接受,稳定的血药浓度(与静脉注射同样有效),更易于调整剂量和更有自方性,不易成瘾及产生耐药。
3、按时给药
即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如每隔12小时一次,无论给药当时病人是否发作疼痛。而不是按需给药,这们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推荐使用控缓释剂型药物)。
4、个体化给药
对麻醉药品的敏感度休体间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并没标准量。应该说凡能使疼痛得到缓解并且副反应最低的剂量是最佳剂量。
5、注意细节
如何选择镇痛剂
在癌痛治疗的各种手段中,药物治疗是最基本、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尤其早期轻度的癌痛患者应采用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治疗具有有效、作用迅速、风险小、费用合理等优点。基本原则是依照具体情况制定个体治疗方案。在选择药物治疗疼痛症状或其他症状之前,要确定引起疼痛的特定原因、评估疼痛的强度和性质,然后再选择用药。止痛应从最简单的剂量方案和无创伤的治疗手段开始,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治疗癌痛有三大类药物:①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即一般镇痛药;②阿片类镇痛药;③辅助镇痛药、镇静药和营养神经药等。
l.轻度癌痛一般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应按照第一阶梯治疗。第一阶梯治疗原则上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该类镇痛药作用于末梢,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效果,能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合成酶的生成,减少前列腺素E的合成与释放,对前列腺素含量较高的骨转移患者的疼痛非常有效。
2.中度的癌痛常为持续性疼痛,睡眠已受到干扰,食欲有所减退。此类疼痛患者需应用镇痛药物,但用药原则上应采取逐步向第二阶梯过渡的原则,即在给予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同时,辅助给予镇痛药,如曲马多或弱效阿片类镇痛药,如可待因、右旋丙氧芬等。晚间可服用安定药和催眠药等。
3.重度或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严重干扰睡眠和饮食。此时用一般镇痛药已基本无效,用其他镇痛药或弱效阿片类镇痛药已起不到镇痛作用。重度的剧烈疼痛应由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治疗过渡,正规使用强效阿片类镇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