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夫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考夫卡,库尔特(1886-1941)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考夫卡出生于德国柏林,并在那里接受教育。早年对科学和哲学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师从斯顿夫研究心理学,19O9年获得博士学位。1910年他同M.威特海墨和W.苛勒在德国法兰克福开始了长期的和创造性的合作,成为格式塔学派三人小组中最多产的一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精神病医院从事脑损伤和失语症患者的研究工作。1922年发表了关于格式塔观点的论文,题为《知觉:格式塔理论导言》论文根据许多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

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中提出了行为环境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与物理场的因果关系。心理物理场具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性,这两极的每一部分都有它自己的结构。结构不是各式各样感觉乱七八糟的总会、自我就是人格,环境又可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地理环境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象中的环境。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并受行为环境的调节、考夫卡的行为环境论影响了后来的勒温的心理学观点,因为他着重宣称人的需要决定他的心理环境,而人是针对他的心理环境行动的。考夫卡对格式塔方法最全面的说明是他1935年出版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晚年,考夫卡还研究过颜色视觉和知觉组织。他关于本性-教养问题的观点是对斯特恩理论,即心理发展是内部(遗传)和外部(学习)条件的配合的进一步发展。

1935年,考夫卡把影响我们感觉器官从而产生感觉的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两种。近刺激,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等);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物体的颜色;一定频率的声音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