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半夜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苏州有一个古老的民间风俗,每年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着从枫桥寒山寺中传出来的宏亮钟声。当“嘡!嘡!嘡……”的洪钟之声,带着“嗡……嗡……”的余音,透过沉沉的夜色,传到千家万户的时候,就标志着新春来临了。

寒山寺,始建于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梁代天监年间,到唐代,因为诗僧寒山子来此主持,才改名叫“寒山寺”,而半夜敲钟的习俗也起源于唐代。据《寒山寺志载:“唐钟冶炼超精,去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凌。”无论春雾秋朋,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时辰无差地传出这口巨钟的“嗡……嗡……”之声,飞向城郭樵楼,市廛荒村,朱门蓬户,斗室深巷,报导着新的一天的到来。民间称之为“分夜钟”,而成为苏州城乡数十里方圆中,人们生活节律的时间信息。

寒山钟声还在历代诗人的诗篇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流传最广的首推唐代张继的《枫桥泊》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清代诗人王渔洋诗中,更把寒山寺钟声,作为江南游子怀念故乡,牵动归思,十年相约的夙愿。

共108声,8秒一次,最后一次正好午夜12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