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皮疣柄牛肝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学名:裂皮疣柄牛肝菌

拉丁学名:Leccinum extriemirentale (L. Vass.) Sing.

中文别名:虎皮牛肝

同物异名:Krombholzia extriemirentalis L. Vass.

Krombholziella extrimirientalis (L. Vass.) Sutara

分类地位:伞菌目、牛肝菌科、疣柄牛肝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或更大。菌盖初期半球形,后扁半球形,直径5.5-20cm或更大,表面褐黄、橙褐或杏黄色到土黄色,似绒毛状,多皱,幼小时表面呈脑状,老后常龟裂似鳞片,露出黄白色菌肉,边缘盖表皮厚而明显延伸。菌肉较厚,味香,白色至淡黄色。菌管层在菌柄处凹生至近离生,黄至黄绿色,伤处色变暗,管孔小,孔口近圆形,每毫米3-4 个。菌柄长7-14cm,粗2-4.5cm 或更粗,同盖色,向下渐粗,肉质,表面有深色的颗粒状小点和细小鳞片。孢子印橄榄褐色。孢子微带褐黄色,长椭圆形或近梭形,9.4-14μm×3.5-5μm。有近纺锤状或棒状囊体。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青岗等壳斗科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地区:广西、湖北、贵州等。

经济用途:此菌可食用,味道较,菌肉比较厚。与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