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巴革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学名:干巴革菌

拉丁学名:Thelephora ganbajun Zang

中文别名:干巴菌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非褶菌目、革菌科、革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大,由许多分枝呈扇状的裂片组成,高5-14cm,直径4-14cm。表面呈灰白色或灰黑色。菌肉灰白色,柔软,遇氢氧化钾液呈蓝褐色。孢子7-12μm×6-8μm,透明微具淡褐色,多角形且有刺突。

生态习性:在云南地区生于思茅松,云南松林地上,并形成外生菌根。

分布地区:目前仅分布云南滇中和滇南的海拔600-2500m间的松林带。

经济用途:味美可食,具有异香,生尝微甘。似有海澡气味,是云南产区著名的野生食菌之一。其质味比橙黄革菌和莲座革菌均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