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瘤孢多孔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学名:圆瘤孢多孔菌

拉丁学名:Bondarzewia montana (Quél.) Sing.

中文别名:圆孢地花、圆刺孢多孔菌、塔菰、山地剌孢多孔菌

同物异名:Polyporus montanus (Quel.) Ferry

分类地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剌孢多孔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大。许多菌盖从一个短粗的菌柄上生出,形成一丛,总直径可达30cm或更大。菌柄长3-6cm,粗2-3cm。新鲜菌盖半肉质,干后质硬而脆。盖扇形或匙形,直径6-14cm,厚0.5-1cm,蛋壳色,干后浅青色褐色至浅烟色,有微细绒毛,渐变光滑,无环带或近边缘处有不明显的环带,边缘呈波浪状,干后且内卷。菌肉白色,厚0.3-0.7cm。菌管白色至近白色,延生,长0.2-0.7cm,管壁薄,管口多角形直径0.05-0.15cm,边缘渐呈锯齿状。担子棒状,无色,具4小梗,25-38μm×5-9μm。孢子无色,近球形,有小剌,6-8μm。

生态习性:生于冷杉等针叶林内的树桩旁。

分布地区:四川、云南、西藏、福建等。

经济用途:幼嫩时可食用,味微苦。在福建群众解野菇中毒。可人工栽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