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黄褐孔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学名:薄黄褐孔菌

拉丁学名:Xanthochrous gilvicolor (Lloyd) Teng

中文别名:薄褐孔、薄黄孔菌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黄褐孔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小,菌盖平伏或半平伏,覆瓦状叠生,密集呈莲座丛,常左右相连。无柄,近半圆形或近三角形,后侧常凸起,表面无毛,或有粉毛后渐脱落,具有不明显的放射状皱纹,深土黄色至锈褐色,2-3.5 cm×2-6cm,厚1.5-2.5mm,硬而脆。盖缘薄而锐,波状至瓣裂稍下弯,下侧无子实层。菌肉锈褐色,厚0.5-1mm。菌管与菌肉同色,长1-1.5mm,管壁薄。管口色较深,圆形至多角形,每毫米6-8个。孢子浅黄色,光滑,球形,直径3-5μm。

生态习性:生于阔叶树倒木或伐木上,常呈覆瓦状叠生、丛生又连生。

分布地区:海南、广东、吉林、福建等。

经济用途:属木腐菌。在段木栽培香菇时,当通风不良、潮湿时可大量繁殖生长,影响香菇产量,被视为“杂菌”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