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绿核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学名:稻绿核菌

拉丁学名:Ustilaginoides virens (Cke.) Tak.

中文别名:稻曲菌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肉座菌目、麦角菌科、绿核菌属

形态特征:菌核产生在水稻的少数小穗上,通常3-5粒,呈球形,不规则或扁平,直径0.5-0.9cm,表面深橄榄绿色或墨绿色,内部橙黄色,中央呈白色,表面呈现一层粉末,即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球形,绿色,有小刺,直径4-7μm。分生孢子萌发,可再次产生分生孢子。

生态习性:在水稻生长季节,寄生于稻上。

分布地区:河北、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四川、广东、广西、陕西、贵州、云南等。

经济用途:其菌核药用,能消炎、杀菌。据《本草纲目》等记载,治走马喉痹(即白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