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赋史,是对桐城辞赋文学进行文学鉴赏、文学批评活动的个性的评介,是对当代桐城辞赋文学创作、文学审美的一种性质定位。因为,中国桐城辞赋作家群,创作风格用现实主义笔法,如同杜甫的诗歌那样,能够反映社会与时代特征。具体内涵如下:
(1)“桐城赋史”含义:是指中国桐城赋派开山鼻祖潘承祥先生为代表,从而写的一系列气势磅礴的辞赋作品。因为潘的辞赋从全方位去精练而典型地刻画描写桐城的地域文化特征,融人文历史经济风俗山水于一体,可以称得上是桐城的社会百科全书---“诗史”。
(2)“桐城赋史”成因:一个没有背景文化的城市,肯定没有高度文明的发生;同样一个没有背景文化底蕴的区域,也肯定没有曾经的文明,或重新诞生一种新的文明。而桐城位置在江淮腹地,自古富庶,经济基础为优越的地理环境里的居域社会铺垫了创造丰厚地缘文化的态势。历代战争和动乱,移民中的文人流迁于桐城,他们有的仕途四方,视野开阔,思维富于创造,而且有最丰厚的桐城民间文学为根基,终于在清朝中期,诞生了影响中国300来年的桐城散文派。方苞、姚鼐等人的桐城派散文,是零散的远去的那个时代的个人感受体验。但,由之催生桐城诗派、桐城学派、桐城赋派。其中,中国桐城赋祖---潘承祥的系列关于桐城本土题材的辞赋作品,如::《安庆赋》、《望江赋》、《怀宁赋》、《太湖赋》、《潜山赋》、《岳西赋》、《宿松赋》、《桐城赋》、《江镇赋》、《花亭湖系列十赋》、《枞阳系列六赋》、《温岭赋系列四赋》等等成就最高,几乎涵盖了桐城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全部历史风貌。
(3)“桐城赋史”意义:用辞赋的创作方法来书写一个地域一个城市的历史,能写得如此精道而不杂冗,且形神兼备,既有史家之考证,有具赋家之文采;既含政治经济生活社会之细节,又透达人文之沧桑和历史之走向,可谓洋洋洒洒,宏篇巨制。以古鉴今,以古喻今。从不同角度来探求历史的辩证法---改革开放为桐城赢得了文化繁荣的春天;而辞赋文化正是桐城文化的一朵奇葩。读其辞赋,简直是走进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桐城正是一个时代进步的缩影。因此,潘先生的辞赋作品,高度概括了时代的主流文化,是桐城的赞歌,是桐城文化的发展史,被读者誉为“桐城史诗”,学者日不落称为“桐城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