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行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词语】:知难行易

【注音】:zhī nán xíng yì

【释义】:懂得事情的道理难,而实行却比较容易。

【出处】: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五讲:“诸君要知道知难行易的道理,可以参考我的学说。”

【“知难行易”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基础】:

关于“知”与“行”的关系,过去中国的传统是认为行比知要困难,即所谓“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孙中山认为这种旧的知行理念把难和易完全弄颠倒了,造成人们“以难为易,以易为难”,结果“畏其所不当畏,而不畏其所当畏”,对真正应该的勇于实践往往视为畏途、缩手缩脚,而对真正应该重视并认真研究的知识和科学,却采取轻蔑忽视的态度、不屑于一顾。这种传统知行观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直到近代中国与西方工业化发生正面冲突的时候,演变成为决定胜负的深层文化背景原因。孙中山还长时间痛苦反思辛亥革命前后多次失败的教训,认为革命失败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党人对革命宗旨和革命方略“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且“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根本原因还在于传统旧说的深刻影响,“是知与不知之故也”。有鉴于此,孙中山毅然决心力辟“数千年来深入于中国至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的知易行难说”,“先作学说,以破此心理之大敌”,针锋相对地创立知难行易说,并把它当作“救中国必由之道”而提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