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是指南、北运河及河北大街构成的三角地带,面积约730余亩。这里水、陆交通便利,是天津市早期商业贸易的繁华地区。
元代,随着漕运的发展,天津的经济就以沿河贸易为特点日渐发达,三岔河口一带成为天津的经济中心。
三条石地区正与这一地带毗邻,受其影响,1860年前这里出现了为船家、商客服务的打铁匠人,他们季节性地在此聚集。1860年以后,第一家手工作坊——秦记铁铺在此“定居”,是最早的铸铁手工作坊。
1900年,天津开埠后,受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三条石地区铁业出现了为国外租界的建筑设施服务的铁工制造。截至1914年三条石铁工作坊达10多家。
1915至1930年,三条石地区铸铁、机器业发展到兴盛时期。最初的加工配套生产逐渐明显的分为两业——铸铁业和机器业。许多铁厂扩大生产规模,在本市和外地设立分号。例如:当时颇有名气的郭天祥机器厂曾在山东济南、河南安阳建立分号扩大经营。到1937年前,三条石“两业”工厂达300余家,成为当时有名的“铁厂街”。
“七。七事变”后,三条石地区“两业”的自身发展受到破坏。为了维持生产,一些厂家被迫改产,接受日商的加工订货,大部分厂家停工,生产日趋衰落。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三条石地区铸铁、机器业极度衰退,奄奄一息。
新中国诞生后,三条石地区工业才得以恢复和发展,成为天津市乃至华北地区机器工业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