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明代出现的书籍商品的主要聚散地。自唐、五代至宋、元时期,中国的雕版印刷日趋发展,各地的书坊多自刻自售。到了明代,长途贩运图书的书商日益增多,从而形成图书批发业,促进了刻书地与聚书地的分离。据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记载,当时的刻书地有三:吴、越、闽;聚书地有四:北京、南京、苏州、杭州。这四大聚书地,书肆最多,也最繁荣。明代北京的坊刻本并不多,但由于交通方便。这里又是政治、文化中心,各地刻印的书籍,经书商长途贩运多会萃于此。京师书肆集中于大明门门右、礼部门之外、拱宸门之西。每逢会试举子,书肆集于考场前,春节期间移于灯市,每月初一、十五列于城隍庙。南京的书肆多集中于三山街和太学前。苏州书肆多在阊门内外。杭州书肆多在镇海楼之外、涌金门之内,散见于弼教坊与清河坊。每逢省试,书肆移于贡院前。佛经之类书籍多在照庆寺,由僧人出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