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唐代杜佑撰《通典》一书,专就历代典章制度,分门别类地,系统、全面而又概括地编撰成我国最早的一部专史巨著,开创了史书的新体例。出版之后,一直为历代学者视为不朽的名著。此后宋郑樵撰为《通志》,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连同《通典》合称“三通”。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以及《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合称“九通”。1935年再加上《清续文献通考》,总称为“十通”。其中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最有价值。
十通系统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发展。
《十通》包括:(1)通典系列:《通典》(唐)杜佑编,共200卷,所记典制上起上古,下至唐代中期(肃宗代宗)。《续通典》(清)乾隆32年官修,记载唐肃宗至明末的典制。《清朝通典》(清)乾隆32年官修,记载清初至乾隆中期的典制。三书并称“三通典”。
(2)通志系列:《通志》(宋)郑樵编,200卷,记载上起上古下至隋唐的典制。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续通志》(清)乾隆32年官修,记载唐初至明末的典制。《清朝通志》,记载清初至乾隆末年的典制。三书并称“三通志”。
(3)通考系列:《文献通考》(元)马端临编,348卷,记载上古至南宋宁宗嘉定末年典制。《续文献通考》(清)乾隆32年官修,记载南宋宁宗嘉定年间至明神宗万历初年典制。《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清初至乾隆50年的典制。《清朝续文献通考》,刘锦藻编,记载乾隆51年至宣统三年的典制。合称“四通考”
「十通」系统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发展。「十通」再加上汇编某一朝代各项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会要,如《唐会要》、《宋会要》等,统称为「典志」。
三通之续修,始於《续文献通考》,其立意甚佳。但从形式上来看,《续三通》、《清三通》皆是乾隆时敕修的,内容颇多重复,礼、乐、职官、选举、刑法各书皆有,颇感累赘,此六部大书纯属因循旧例,无创新之处,反映出乾隆的好大喜功。
十通
序号 书名 作者 卷数
1 通典 唐·杜佑 200
2 通志 宋·郑樵 200
3 文献通考 元·马端临 348
4 续通典 清·嵇璜、刘墉等 150
5 续通志 清·嵇璜、刘墉等 640
6 续文献通考 清·张廷玉 250
7 清朝通典 清·嵇璜、刘墉等 100
8 清朝通志 清·嵇璜、刘墉等 126
9 清朝文献通考 清·张廷玉 300
10 清朝续文献通考 近代·刘锦藻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