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卧牛山
走过很多地方,发现许多城市的魅力所在,往往是一座山。这些不存在大小的小山丘,但凡在市区,它就能逐渐的成为该市的形象代表。譬如苏州虎丘、昆山的玉山、无锡的锡惠、镇江的三山、芜湖的赭山、济南的千佛山、武汉的龟蛇、长沙的岳麓以及广州的白云等等,数不尽数。
我们巢湖虽然是一座小城市,也有一座山!尽管海拔只有48.2米,面积也只有0.7平方公里。但是它巍然屹立于市区中心地带,它就是卧牛山。卧牛山曾经辉煌过许多年,遗憾,抗日战争期间,它遭受日寇的巨大破坏。解放后,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又有不少改变。逐渐地,卧牛山远离了原来的面貌。这么一座山,本应该能成为巢湖的标识,本应该能成为巢湖地域文化的品牌!可惜它失去的太多太多。
涉及卧牛山的最早传说,当数许由避让天下的故事了。据《雍正巢县志》记载:“卧牛山是巢许隐居之地,因此巢城有洗耳池、牵牛巷的古迹。” 洗耳池的故事由来已久,说许由先隐居箕山,后到居巢,并在卧牛山下水池洗耳朵,以表高洁。恰逢巢父来饮牛,听说后表示此水亦不可饮牛,牵牛而去…….巢湖至今还有“一塔撑天系卧牛,晚萃亭里话许由……”的歌谣。
又《志》云:“今县治后有卧牛山,山之北有桀王城,城之故址,今为紫微观。又有亚父山,在县东北二十里,以范增居此而名。县为古居巢无疑矣。 ”这既驳斥了古居巢在安庆桐城的误断,也告诉我们桀王城的正确位置,它就在卧牛山之北,紫微观旧址处。据传当年商汤放桀之处就是原来卧牛山,烈士墓一带可能就是桀死后埋葬的地方。市区东边的放王岗,应是年代久远流传失误,至于放王岗的桀王墓,也应不实。我们现在知道,那里的土墩子基本上是一个汉墓群,是西汉贵族的王家墓地。
卧牛山上有一座西隐寺塔(1954年拆除),山下洗耳池水畔的塔影庵由此得名;巢县老城墙也绕卧牛山而过(于1958“大跃进”时被全部拆毁)。卧牛山地理位置独特,站在山上,巢城的山水亭台、城门桥观尽收眼底,可以欣赏到居巢三绝:“屋内行舟”、“板桥落日”和“夕阳龟饮”。“牛山晚眺”是我们巢湖的经典名胜之一。这里风景宜人,历来为人所重。1937年,冯玉祥将军回归乡里,首倡建设“牛山公园”,建设工作开始不久,日军侵占巢城,一切化为乌有。写到这里,不免提一句:莫忘国耻永远有效!
古老的卧牛山,是一座宗教的山。天下名山僧占多,卧牛山也不例外,山上原本有许多宗教场所,如紫微观、西隐寺、静乐庵、以及班牙籍法国教士建设的基督堂等等。古老的卧牛山,也是一座文化的山。原府衙、儒学、巢湖书院,均在卧牛山麓。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7月,柘皋人翟宗文等从外地回乡,召集各界人士3000多人,在儒学广场举行集会,声援北京学生运动,反响强烈。为卧牛山的历史重重的写上了一笔。
巢湖书院 ,旧为义学。 1734年,巢县知县朱湛始建。1743年,知县华湘改修,并募置田租七百余石为延师课士之资。嘉庆已丑科进士杨欲仁曾任该院山长,他为院门题联二副:
其一:凭山脊以为堂,士品宜从高处立;藉湖光而作鉴,文风须向上游争。
其二:是谓不朽有三,遗烈永当留圣水;所以行之者一,返躬深愧仰高山。
巢湖书院后来改建成为巢湖一中,老同志胡绳曾经为一中题写了校名,现在这里变成二中了。紫微观、西隐寺、静乐庵以及晚萃亭,都被日本侵略者烧毁,只剩下基督堂(做了一中的工厂)。西隐寺、城隍庙原址改建为第二中学,即现在的东风小学境内,东风小学原来在卧牛山南面、护城河边,已有100多年历史了。
解放后,卧牛山公园得以建设,改名英雄山,建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80年代迁往望城岗),新生的卧牛山成为市民瞻仰先烈、休闲娱乐的好去处。1963年,刘伯承元帅下榻卧牛山,亲笔题写了“望湖亭”三个大字;1964年,郭沫若登临卧牛山,登山远眺,谈古论今,写下了〈咏巢湖〉绝句四首:
其一:当年亚父出居巢,七十老翁气未消。对友只能图暗杀,看来奇计未为高。
其二:暗杀阴谋未遂图,居然一怒返巢湖。未到彭城疽发背,空余孤冢在湖濡。
其三:马上何能治天下,项羽根本不读书。咸阳一柱火烧尽,秦政焚坑未此愚。
其四:今日楚歌声未休,鼓舞人民战地球。谣看巢湖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
1982年,胡耀邦率乔石、李鹏等中央领导视察巢湖,胡耀邦总书记在卧牛山指示:要建设好昭关和霸王祠。从此,昭关和霸王祠起死回生。
尽管如此,卧牛山还是衰落了。什么时候它才能再次展露风采?如此资源,这样的宝地,等着巢湖儿女们的关注和建设,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卧牛山建设成为巢湖的文化之山吧!!
最后,吟诵清代孙枝芳的诗,让大家回味回味——
《登卧牛山》
天与人间作画图,
南谯曾说小姑苏,
登高四望皆奇绝,
三面青山一面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