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南昌旧居位于南昌市花园角2号。这是一所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坐西朝东,雕花飞檐悬于门楣,两扇大门,内有天井,是典型的江南民居。
1926年12月,朱德受党的指示来到南昌,包租了花园角2号,利用国共合作的形势;创办了军官教育团,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参议兼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和南昌警备司令、公安局长。在此期间,朱德为发展和保护革命力量做了大量的工作。
1927年7月下旬,周恩来肩负着组织和领导起义的重任,从武汉来到南昌的第一天起,就住在这所住宅的厅堂里。旧居的一楼北侧是朱德的卧室,南、北前房及正房是警卫员的住房。二楼北侧是郭沫若的住房,他曾在此写下《请看今日蒋介石》。现已按原貌恢复了朱德卧室及周恩来住过的厅堂。
朱德仪陇旧居座落在仪陇县马鞍镇西一公里的琳琅山下朱家大湾,是一座清代嘉庆末年(公元1820年),修建的四合院(现为三合院)农舍。坐北面南,占地面积3637平方米,建筑面积336平方米,是朱德的先辈来马鞍落户的第二个住地。
朱德同志故居为土木结构的悬山式建筑,由正房东西厢房组成。土筑墙体、双檩、木屋架、小青瓦屋面、黄土地面。
正房(北房)为明三间暗五间(两端带耳房)。明间正中堂屋。正端镶嵌着两道花格窗,堂屋门楣上悬挂一道黑漆金色匾额,上刻“朱德同志旧居”六个行书大字,是1965年夏天,郭沫若同志亲笔书赠之珍品。堂屋墙壁正中是供奉朱氏祖先的神龛,上面原有一道书写着“移居发达”的木匾,后已毁去。现书写着“开源节流”,配其两幅对联:“一粥一饭常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堂屋是全家人会聚的地方,屋内陈设有朱德家中原使用过的方桌、板凳、卖零酒案柜、妇女纺棉用的手摇车和18级高座桐油灯等遗物。
堂屋西次间用木板铺就的楼屋,楼下是朱德祖父母朱邦俊夫妇当年的卧室,现陈列着平板木床、床架、蚊帐、被盖、木柜、箱子、木椅、条桌、油灯、纺车等。沿木扶梯上楼,是一间黑得几乎见不到阳光的小屋,那就是朱德当年的卧室兼书房。室内按原貌陈列着朱德当年用过的条桌、木椅、木平床、床被、蚊帐和桐油灯盏等遗物。朱德卧室的前墙壁,如今还留存着他少年时为使室内通风透光,自己动手凿的一个高54厘米,宽49厘米的长方形小窗口。
西转角是厨房,其土灶、鼎锅、铁锅、锅盖、小方桌、小板凳、碗柜、坛子、案板及厨具等,陈设如旧。朱德少年时,经常抽空进厨房帮助母亲生火煮饭;门外还有朱德替母亲担水用过的石水缸。
西厢房是朱德的养父母(大伯父母)、朱世连夫妇的卧室,现按原样陈列着木床、蚊罩、被盖、木椅、木柜、箱子、条桌和桐油灯盏等。
两厢房南侧为猪圈和牛栏,木结构草屋镶板墙。
堂屋东次间,是朱德三叔朱世和夫妇的卧室,木板楼,屋内仍按原样陈列着木床、木柜、木椅、条桌、油灯等瓮具。
东耳房为储藏室,按原样陈列着大木柜、酒柜、犁等农用工具。
东梢间较大,是煮酒酢房,陈列着酒缸、煮酒的瓮灶及晾酒糟和发酵等用具。
东厢房第一间是朱德幺叔朱世禄夫妇的卧室,屋内仍陈列着木平床、蚊罩、被盖、木柜、木椅、条桌、油灯等遗物。东厢外梢间是蚕房,蚕房里保存展出朱德在家养蚕的调温天窗和缫丝的“东洋车”、蚕簸、蚕架、纺车、织布机等。外梢间屋后敞棚屋陈列着大磨。
水晶宫红花巷4号旧居,坐北朝南,中式土木结构四合院。正房二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屋檐下有廊。耳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到座面阔五间,建筑面积约380平方米。原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马标的私人房产。1090年朱德由川来滇,以蒙自籍身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习武,与马标有师生之情谊,1911年毕业,在云南辛亥“重九”起义、护国运动、靖国战争中屡建功绩,步步晋升。 1921年朱德出任云南省警察局长。马标将此房转让给朱德,同时还购得房后空地和几间旧房,由朱德与其挚友李云谷设计建成中西式外走廊砖木结构楼房一幢。楼东面一间为朱德当年住房,楼后建一小花园,建成小梅园巷3号。小梅园巷3号宅院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楼上楼下全有走廊连接贯通,浑然一体,错落有致。楼房后是一高坡,坡前还有一空地。花园遍植主人喜爱的梅、兰、竹、菊。朱德把这座花园住宅题名为“洁园”。这个看来普通的命名是有其深意的,既表达了朱德对当时军界官场腐败黑暗的种种现象的不满,寄托了洁身自重的理念,也表达了他对革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洁园”,是朱德在战乱时期一个温馨的家,有着幸福的家庭生活。1957年朱德和康克清同志来滇视察工作时,曾回旧居并在红花巷4号院中留影存念,李先念夫人林佳眉同志及朱德亲属来昆时也曾到此瞻仰看望。
1895年农历腊月三十天,因地主夺佃,朱家被迫连夜分居,年方9岁的朱德随祖父母、养父母(大伯父母)从佃居的李家湾仓房迁往这座房屋,直到1908年末朱德离开家门,远去云南,在这里整整住了14年之久。院坝外老杏树下石碾,大磨和牛栏外侧的手碾,是他帮助家中碾米、磨面使用过的原物;门前的四方田是他养过鱼的地方;西侧田埂上,有他在顺庆府(今南充市)中学堂读书放寒假后亲自购运回来栽在家园土地上的“嘉陵桑”;东侧田傍岩,有他和左邻右舍的小兄弟们在天旱时共同开凿的“琳琅井”;屋后东侧竹林旁,有他锻炼身体用作翻单杠的“双柏树”。这些珍贵的纪念物现在保存完好,历历在目,是研究朱德光辉生平历史的重要资料。
朱德同志旧居原分给朱德的幺叔所有。1979年由政府拨款收归国有,经整修恢复原貌。
1973年11月28日,仪陇县革命委员会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朱德同志故居墙体倾斜,檩桷挑梁等木具结构朽栏断裂,安全防范配套设施陈旧等,影响了教育功能的发挥。2004年8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参观后作出重要指示。“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当年10月14日,四川省委、省政府联合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呈报“关于保护修缮朱德故居和朱德故居纪念馆的请示。”200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联合以中秘文发(2005)11号文复函“关于同意对朱德故居和朱德故居纪念馆进行修缮。”朱德故居纪念园区保护建设指挥部按照“保存原有建筑形式,保存原有建筑结构,保存原有建筑材料,保存原有工艺技术”的原则,当年6月23日启动维修工程,对倾斜不稳定的墙体拆除后用原材料,按原工艺,原式样进行重新夯筑;对大部分脱落土坯墙体采取清除脱落泥层,按原泥土材料重新抹制,至11月底主体工程完成。接着对屋面残缺破损的瓦件按原规格补配进行重新铺挂;对朽烂的檩桷、挑、梁、楼板等木构件按原规格,原式样,原材料予以更换,并用桐油进行油饰处理;对所有新增材料都进行了“防火、防虫、防腐”和做旧处理(色调和原构件一致);对室内不平的地面回填素土夯实;对风化严重和下沉的阶沿石进行了更换;对周边环境按照当时的历史原貌进行了恢复;故居北面和东面设置了室外条石砌置排水沟体,按原建筑布局的形式整修了台阶式条石堡坎。尽量保持川北农村的田园风貌,至2006年3月,保护与修缮全面完成,并于2006年5月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