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古渡”遗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近日,咸阳一些民工挖取河沙时,在渭河2号桥附近河道中掘出数十根木桩。专家们考证后确定:这就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的“咸阳古渡”的遗址。

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咸阳古渡”美景始于秦代。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咸阳城西迁到渭水驿,“咸阳古渡”真正成为“秦中第一大渡”,并一直沿用至解放初。

明嘉靖年间,曾以舟为浮桥,可常年通行;冬春水浅,露出沙滩,架设便桥;夏秋水涨,舟楫相渡。著名的关中诗人白纶曾作诗云:“渭水黄华古渡来,山河表里几千秋。临流不见褰裳客,冬自桥梁夏逢舟”。

做了很形象的描述。“咸阳古渡”正对城东门,渡口旁的青渭楼、龙王油为过往行客憩息地,至今遗址仍在,唯过河的季节性便桥未能发现,令无数神往、凭吊的人空生遗憾之叹。

今年4月初,附近农民在2号桥附近河道中取沙时,连续挖出数十根粗细均匀的木桩,直径约30厘米,4根一排,宽约5米,其纵向分两列,一列木质较好,一列已腐烂破朽。

木桩顶部高出河床仅1米余。咸阳市考古所的有关专家考证,确认这正是咸阳各地方志中所记冬春用的便桥。

“咸阳古渡”为丝绸之路上的要道。木桥的发现,为人们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军事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