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目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所属卷:Strychnos Linn.

所属科:Loganiaceae

中文名:牛目椒

其它中文名:三脉马钱、登欧梅罗(广东海南)

文献来源:Strychnos cathayensis Merr. (1934); Chun (1940); Merr.et Chun (1940);C.Tirel-Roudet(1972);海南植物志(1974).

描述字段:攀援灌木,除花序被疏毛外,余均无毛。枝棕色,圆柱形,具明显条纹;刺钩成对,弯曲。叶近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窄长圆形,长约6—10厘米,宽约2—4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钝或略呈心形,叶面光亮,无毛,或仅沿中脉基部被柔毛,叶背无光泽并沿脉具散生柔毛,基生三出脉叶背突起,网脉显著;叶柄长2—4毫米,被茸毛。聚伞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高约3—4厘米,稠密、多花;具总梗和花柄,后者长约2毫米。花5数,小苞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急尖;花萼长约1毫米,萼裂片卵形,顶端短尖,边缘睫毛状;花冠白色,花管长约12毫米,外被乳突状疣点,3倍长于裂片,里面无毛,花冠裂片长3.5毫米,略增厚,被乳突状疣点;雄蕊着生于花管喉部,花丝短,长约0.5毫米,基部着生;花药长圆形,长1—2毫米,顶端圆形,无毛;雌蕊高约1厘米,子房卵圆形,无毛,高约1毫米;花柱细长,近无毛;柱头头状。浆果球形,直径1.5—3厘米,外果皮薄且具条纹;种子2—7枚,盘状,直径1—1.5厘米,表面具小刺。 花期3—4月,果期10月。

分布及生境:产河口、屏边、西双版纳;生于低海拔丛林阴处。分布于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也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种子和根有解热、止血作用,治头痛、心气痛、刀伤、疟疾等。

【药 名】:牛目椒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钱科植物牛目椒的根和种子。

【功 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止血利水,祛邪截疟

【主 治】: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四肢麻木不仁、手足拘挛,关节疼痛,风寒头痛,心气痛、牙痛,咽喉痛,外伤所致出血,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性味归经】:甘、苦、辛,温,有毒。肝、心、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0.9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患处。

【别 名】:三脉马钱、登欧梅罗(海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

【拉丁名】:牛目椒Strychnos Cathayensis Merr.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中药化学成分】:华马钱种子含生物碱:戴氏马钱碱(diabo-line),11-甲氧基戴氏马钱碱(11-mmethoxydiaboline),亨氏马钱醇碱(henningsoline)[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