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拉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米哈拉布(Mihrab)

伊斯兰教清真寺礼拜殿设施之一。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凹壁”、“窑殿”。西方译为“壁龛”。设在礼拜大殿后墙正中处的小拱门,其方位朝向麦加克尔白,以标志礼拜的正向。伊玛目率众礼拜时面向凹壁。在伊斯兰教早期,简易的清真寺未建米哈拉布,仅以某种标记作为礼拜的朝向。伍麦叶王朝时,哈里发瓦利德于708年在大马士革伍麦叶清真寺首建米哈拉布。早期的米哈拉布周围无任何装饰,后在小拱门周围、内壁及窑殿内顶部均雕刻绘制有精美的《古兰经》文和花卉几何图案,庄严肃穆。通常以砖石建筑,也有木制结构。一般小清真寺只建一小拱门式凹壁,大寺则建有3~7个凹壁。

(马忠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