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田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种 名: 土田七

学 名: 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土田七

别 名: 姜三七、姜田七

科: 姜科

属:土田七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ulokaempferia yunnanensis (Gagnep.)R.M.Smithp[Monolophus yunnanensis(Gagnep.)T.L.Wu et Senjen;Kaempferia yunnanensis Gagnep.;Camptandra yunnanensis(Gagnep)K.Schum].

产地分布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有分布。印度、锡金也有。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15—30厘米;根茎块状,外面棕褐色,内面棕黄色,粉质,芳香而有辛辣味,根末端膨大成球状。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0—18厘米,宽2—3.5厘米,叶面深绿色,背面淡紫红色;叶柄长6—18厘米;花10—15朵聚生于钟状的总苞内,总苞长4—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2—3裂,总苞与花的各部常具棕色、透明的小腺点;总花梗长2—2.5厘米;小苞片线形,长约1.5厘米,膜质;花白色;花萼管长9—11毫米,先端浅3裂;花冠管长2.5—2.7厘米,裂片长圆形,长约1.2厘米,背裂片稍大,先端具小尖头;侧生退化雄蕊倒披针形,长1.6—2厘米,宽4毫米;唇瓣倒卵状匙形,长约2厘米,上部宽1.3厘米,深裂至5毫米处,白色,中央具杏黄色斑,内被长柔毛;唇瓣与侧生退化雄蕊卷成筒状,露出总苞之上;花药长约5毫米,花丝长约2毫米,药隔附属体半圆形,长约3毫米;子房卵形,长约3.5毫米,花柱线形,柱头具睫毛。花期5—6月。

生长习性

喜生长在温暖、湿润、有荫蔽的林下。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涝、耐寒。产勐腊、勐海、双江;生于海拔800—900米的林下与荒坡;

用途功能

根茎有散瘀消肿、行气镇痛的功能。

园林用途

土田七先开花后出叶,花白色,叶片红褐色或绿色。可盆栽,或作花坛镶边。块根可入药,有散瘀消肿、活血止血、行气止痛作用。

土田七

【土田七的功效介绍】:

土田七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别名】,姜三七、竹叶三七。

【来源】为姜科植物土田七的块茎。

【植物形态】土田七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

根茎呈不规则圆形,芳香有辛辣味,根茎的分枝顶端膨大成球形,又可长出新苗。

叶基生,通常2~3片,形似竹叶,先端短尖,基部狭而成柄,有多数弧形平行脉。

花黄色。

广东、广西、江西有栽培。

【采集】秋、冬、春采挖根茎,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辛微苦,温。

【功用主治-土田七的功效】散瘀消肿,活血止血,行气止痛。

治跌打瘀痛,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过多,虫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

外用:研粉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