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卷:Crinum L.
所属科:Amaryllidaceae
中文名:西南文殊兰
文献来源:Crinum latifolium L.(1753);Avdrows(1806)*;Lindl.(1829)*;Baker(1888);Merr.(1935);Hand.-Mazz.(1936);Gagnep.in Lecomte(1934)*;图鉴(1976)*;云南种子植物名录(1984);中国植物志(1985)*.Mckean(1986).
Crinum esquirolii Lév1.(1906),(1914).
描述字段:多年生粗壮草本。鳞茎近球形,直径7—8厘米。叶带形,长70厘米或更长,宽3.5—6厘米或更宽。伞形有花数朵至10余朵,佛焰苞状总苞片2枚,似对生,长圆披针形,长6—7.5厘米,宽1—1.3厘米,先端渐尖;小苞片多数,线形,长4—6厘米,宽0.5—2毫米;花梗不存在;花白色,有红晕,高脚碟状,花被管长10—12厘米,粗2—3毫米,弯曲;花被裂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约7厘米,宽1—1.5厘米,先端短渐尖;雄蕊花丝长约5厘米,短于花被裂片,花药线形,长1.2—1.8厘米,花柱细长,长19—21厘米,长于花被。花期6—8月。
分布及生境:产双江、勐腊、景洪、勐海、澜沧;常生长于海拔400—1800米的河床、沙地;也有人工栽培的。分布于广西、贵州。越南、马来西亚至菲律宾也有。
【药 名】:西南文殊兰
【来 源】:为石蒜科文殊兰属植物西南文殊兰的全草。
【功 效】:行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 治】:治跌打损伤、瘀血腹痛、痛经、咽喉炎、痈疖肿毒及蛇咬伤等。
【性味归经】:辛,凉,有小毒。入肺、脾、肝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服,9一15克。外用:煎水洗伤处。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拉丁名】:Crinum latifoium L.
【考 证】:始载于《贵州中药志》。
【中药化学成分】:鳞茎含蒜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