藨状猕猴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所属卷:Actinidia

所属科:Actinidiaceae

中文名:藨状猕猴桃

文献来源:Actinidia rubus Levl. (1913), (1917); Rehder(1934); H. L. Li(1953).

描述字段:攀援灌木。枝淡灰色,具槽,密被淡褐色糙伏毛,具皮孔;髓小,白色,片状。叶坚纸质,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阔而浅心形至浑圆,边缘具不规则的刺毛状细锯齿,齿长或短,平展;上面具稀疏的糙伏毛,背面沿主脉和侧脉被平展糙伏毛,侧脉每边7—9,侧脉及其分枝直达边缘齿牙尖;柄细,长5—6厘米,密被糙伏毛。花单生或几花成簇,花梗长1—1.3厘米,被糙伏毛;萼片5,卵形,不等,长达6毫米,宽达3.5毫米,先端急尖至渐尖,外面无毛;花瓣5,黄色(?)倒卵形,多少不等,长10—11毫米,宽5—7毫米,先端圆形;花丝细,长4毫米,花药黄色,长约1.2毫米;子房卵球形,长约2.5毫米,密被柔毛,花柱长约3毫米。果未详。花期6月。

分布及生境:产滇东北(昭通),海拔2100米的沟谷中。我国四川(凉山)亦有(新记录)。模式标本采于昭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