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坊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宋代城市的区划制度。唐代的城市制度是“坊市制”﹐居民区“坊”与商业区“市”是分开的﹐四周都筑有围墙﹐坊﹑市门按时启闭。随着商业的发展﹐到北宋初年﹐坊﹑市的围墙破坏了﹐居民区与工商业区不再有区别﹐凡是向街的地方都可以开设商店。10世纪末﹑11世纪初﹐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城市制度“厢坊制”代替了原先的“坊市制”。至道元年(995)﹐开封城内设立了左第一厢﹑城东厢等八厢﹐这种基层厢代替了坊﹐成为附郭县直属的基层政权﹐每个基层厢下属有二至二十多个坊。熙宁三年(1070)﹐开封城内东﹑西两部分﹐划分为两个区﹐称为“左厢”和“右厢”﹐办公处称为左﹑右厢公事所,地位相当县﹐主要职责为狱讼刑法。从此﹐附郭县只治理郊区﹐厢统治城内市区(有时城外市区也归厢统治)直属于州府﹐这种城乡分治的制度后来推及全部城市。厢坊制成为城市的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