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砂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概况外砂镇属于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的一个中心镇,324国道和“深-汕-厦”高速公路贯穿集镇中心,汕头国际机场位于境内,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辖17个管理区,2008年总人口7万多人,共有海外侨胞4万多人。

外砂镇街道风貌

改革开放以来,外砂镇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采取“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的发展模式,内联外引,促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年,全镇工业企业总数1400多家,形成了机械设备、燃气具、服装毛织、食品腌制、塑料五金、饲料等为主的工业格局。涌现了正大康地(澄海)有限公司、泰兴隆(澄海)食品有限公司等产值“亿元企业”和蓬中、凤窖、龙头等产值“亿元村”。“幸运牌”系列食品、“乐田牌”燃气炉、“发运”毛衫、“玉蕾牌”和“蓬盛牌”系列风味菜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国家,市场知名度较高。

经济状况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4.78亿元,比增20.53%;国内生产总值6.46亿元,比增10.69%;税收和镇级财政收入分别为2761万元和1029万元,分别比增10.85%和11.63%;农村人均收入4798元,比增2.51%。

工业

全镇有工业企业1265家,其中三资企业10家,私营企业85家,个体企业1156家,基本形成了毛织服装、食品、饲料、玩具、化工、机械等门类的生产格局。毛织服装和潮汕小菜成为两大支柱产业。潮式毛衫久负盛名,拥有同类企业700余家,年产值超过13亿元,2002年被广东省定为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蓬盛”、“乐田”、“玉蕾”、“发运”等品牌成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蓬南工业区工业区位于外砂镇中心黄金地带,东至仙洲路,西连迎宾北路,南接蓬发大道,北靠东社路。规划用地面积2650亩,分为工业、商住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市政公用设施、仓储停车、公共绿地等功能小区,已建成面积323亩。

该区距汕头机场不到2公里,濒临324国道,汕汾高速公路出入口位于园区旁边,汕头火车客货运站、深水港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区内给排水、电力供应、通信线路、道路系统的规划建设日臻完善;全区地势平坦,地质条件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农业

2008年该镇有耕地面积14052亩,被省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面积2800亩,列入汕头市“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的面积6444亩。全镇拥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00余家,是汕头市食品专业镇,南社村为市农副产品加工专业村,“玉蕾牌”潮汕橄榄菜和白糖贡菜通过产品原产地认证,在粤东地区唯一获此殊荣。全镇年“三鸟”饲养量110多万只,五香溪村是远近有名的“百禽之乡”,共有饲养专业户68户,家禽年饲养量超过35万只,总收入在1600万元以上。

第三产业

市场流通活跃,初步形成了蓬中综合市场、李厝配菜市场和迎宾路商业街、文祠路购物街“二市二街”的商贸格局。餐饮服务和仓储货运等第三产业日益壮大。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蓬沙书院、王天性纪念馆、长寿庵等文物古迹。

社会环境汕头市国际机场坐落境内,324线国道贯境而过,汕汾高速公路和汕梅高速公路都在境内设有出入口;全镇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主干道均架设路灯;拥有镇性自来水厂2座,供水量4.8万吨,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全镇每年工业用电量达6000万千瓦时;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城市化率57.7%,绿化覆盖率29.04%,城镇建成区面积4.13平方公里,被省政府定为中心镇。建设中的蓬南、盛发、蓬盛、迎宾4个工业区面积达到5000亩。

全镇有中学3所、小学16所、幼儿园29所、卫生院1所、省级文化活动中心1个、中心敬老院1所,正大体育馆坐落在外砂境内。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比较活跃,有“灯谜之乡”美称。[1]

社会荣誉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

广东省中心镇

广东省潮式毛衫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

广东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镇

潮汕风味菜生产基地

汕头市食品加工专业镇

蓬中村:广东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党支部

大衙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广东省旧村改造试点

广东省著名商标:蓬盛、玉蕾、发运、乐田[2]

地方名人蔡金辉

1934年生于泰国,祖籍广东省澄海市外砂镇(属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下蔡村,全泰国最大的、而且在国际塑胶界享有名望的塑胶粒经销商,蔡金辉是烈成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辉从放牛娃做起,当过学徒、铺前店员、廊主(经理)、小贩,二十四岁做老板后,在商场上打拼了几十年。[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