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道士穿的除了法衣外,其实全是普通汉人穿的服装,所以明朝灭亡外,普通人穿的直裰就作为宗教服饰被保留了。
直裰的特征是:
1、只有领子有边缘,其余部分没有;或者像深衣一样。

2、衣长过膝,明制有具体规定;
3、交领长衣,不必加摆。可加内摆(定陵道袍),或加外摆(《明宫史》所谓直身)
4、两侧可开衩,可不开衩。一般都要打褶子,前後的两边都打褶子,共四处,每処两褶。
5、是后背有一条直通到底的中缝,前襟上也有一条中缝(这是基本裁减规则)
6、系扎的腰带络穗、丝绦
7、袖子的形状:宋直袖,明琵琶袖,也有直袖,方袖。一般收袪,也有不收的。
8、明朝中後期领子一边直一边斜,其他时候两边皆斜。一般来说,不对称交领用於宽领。
9、只有男士穿
周锡保先生著《中国古代服饰史》
1:第九章宋代服饰 第二节 一般服饰 直裰、道衣(道袍)、鹤氅 这三种衣服,都是穿在外面的,是宋代士大夫阶层平时所常穿用,都是比较宽而又大的服式。
直裰是长衣而背之中缝直通到下面,所以称之为直掇,也叫直身的,也有说长衣而下面无襕的叫做直掇。
道衣为道家之法服,但不是专指道士所着的服饰之称谓,凡一般文人士人也都着此。其形制是斜领交裾,四周有用黑色布为缘者,或用茶褐色为袍者则又称谓道袍。
2、第十三章明代服饰 第二节 一般服饰 直身 与道袍相似,或称直裰。宋时已有此衣式,是一种宽大而长的衣,元代禅僧也服此衣,为一般士人所穿。明初太祖制民庶章服用青布直身即此。后有作民谣云:“二可怪,两只衣袖像布袋”者即指此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