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史那忠(611~675年),突厥族,姓阿史那,原名泥孰,赐名忠,字义节。贞观四年(630年) 唐打败东突厥,颉利可汗西逃,忠执颉利归唐。官至右骁卫大将军,袭爵- 薛国公。宿卫宫廷四十多年,无纤隙,时人谓唐代的“金日殚。”他不但“遂参禁卫”,甚且“经营四方”,不是一介武夫,而是身怀韬略的将军,在促成唐代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维护民族团结这一壮阔的事业中,鞠躬尽瘁,功业卓著。他是唐代少数民族将领中的佼佼者。上元二年(675年)五月,卒于洛阳私第,十月,与夫人定襄县主合陪昭陵。夫人即唐太宗贵妃韦氏与前夫之女。阿史那忠同唐太宗又属翁婿关系。一个少数民族将领,既是功臣.又属国戚,夫妇合陪昭陵,意义更不寻常。其墓在礼泉县烟霞乡西周村,西北距昭陵约7公里1972年发掘,保留壁画多幅,其中的牛车图和抱弓砹箭箍女侍图尤为珍贵。
阿史那忠者,字义节,苏尼失子也。资清谨。以功擢左屯卫将军,尚宗室女定襄县主,始诏姓独著史。居父丧,哀慕过人。会立阿史那思摩为突厥可汗,以忠为左贤王。及出塞,不乐,见使者必泣,请入侍,许焉。封薛国公,擢右骁卫大将军。宿卫四十八年,无纤隙,人比之金日磾卒,赠镇军大将军,谥曰贞,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