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首都师范大学俄语教师,现在北京市教委主任男, 1955 年 10 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主要社会兼职有:国际俄语学会秘书长、主席团成员,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中俄友好协会理事,国家汉语考试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俄语》杂志主编,国际俄语教师协会会刊《国外俄语》编委,《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编委,《语言》杂志主编,日本广岛大学特别顾问,海淀区人大代表 。
自 1987 年起,历任首都师范大学俄语系副主任、主任,外语学院副院长、院长,校秘书长,副校长兼任外国语学院院长、国际文化学院院长,曾经分管过学校的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及财务工作。
1980 年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 1984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俄语系获硕士学位, 1985 年赴前苏联攻读博士学位。 1992 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 1995 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曾主持国家汉办重大科研项目、社科基金项目及北京市级科研项目。主要讲授语言学理论及俄语口、笔语技能课十余门,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俄语修辞学》、《俄语口语学》、《俄汉语比较研究》等。编辑出版学术专著、辞书、教材及译著十余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代表著为《语义、结构、句法》(俄罗斯莫斯科语文出版社, 2000 年)。 1996 年被吸纳为国际信息化科学院院士。 1990 年荣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北省人。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毕业,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
有这样一位中国学者,他们不仅在中国是俄语教学的权威,而且在俄罗斯,世界俄语学会也将他推选为秘书长,这位致力于在全世界推广俄语的学者到底是怎样和俄语结缘的呢?他的工作在俄罗斯受到了怎样的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俄语教授刘利民。
2006年岁末,一位中国学者接受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颁发的友谊勋章,受奖的这位学者就是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
友谊勋章是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于1994年设立的,它主要授予那些为传播俄语和俄罗斯文化、促进民族间友谊与合作、加强民族间交流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2006年11月4日,刘利民受俄罗斯政府邀请,来到克林姆林宫参加庆祝俄罗斯民族团结日的盛大庆典活动。
2006年岁末,一位中国学者接受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颁发的友谊勋章,受奖的这位学者就是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
友谊勋章是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于1994年设立的,它主要授予那些为传播俄语和俄罗斯文化、促进民族间友谊与合作、加强民族间交流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博士 教授;
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世界俄语协会秘书长;
曾任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现任北京市教委主任。
2。四川大学教授刘利民,重庆人, 1957 年 9 月生, 文学 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西方语言哲学、心理语言学。
学历 ( 自本科始 ) :
1978 年 3 月 - 1981 年 10 月 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毕业时获文学士学位
1983 年 9 月 - 1985 年 5 月 美国 Whitman 学院进修
1985 年 6 月 - 1986 年 5 月 美国 Bowling Green 州立大学,毕业时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4 年 9 月- 2007 年 6 月 四川大学,毕业时获文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1 年 10 月 - 1989 年 7 月 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任教
1989 年 8 月 - 目前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
目前承担的课程:
. 英语专业研究生:语言学理论流派,心理语言学,外语教学心理学,西方语言哲学
. 博士研究生公共课:英语阅读与翻译
. 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语法,语言与社会文化
. 全校本科生素质教育选修课:心理学(英语讲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5 年度重大研究项目,课题为 “ 语言哲学与现代语言研究 ” ,项目批准号: 05JJD740178, 课题组负责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钱冠连。本人为该项目的子课题负责人。
4 、参加的重要学术活动、获奖情况
1994 年获得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第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三等奖
2005 年 7 月参与发起和组织全国外语界首届 “ 西方语言哲学研讨班 ”
5 、专著目录和论文目录
A .学术论文:
任助教期间:
1) 外文阅读的特点及泛读课教学活动分类试探 《外国语文教学》 1996 年第 4 期
2) 我院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初步探讨 《外国语文 高等教育研究专版》 1987 年第 1 期
3) 泛读课客观测试法示例 《外国语文》 1987 年第 2 期
任讲师期间:
1) 汉语和英语理解及表达思想的速度和有效性 ( 第一作者 ) 《应用心理学》 1987 年专刊
2 ) 高等教育规划 (译文)《外国语文 高等教育研究专版》 1988 年第 1 期
3) 关于外语词汇记忆中的语音译码能力及词素分解能力因素的实证分析 《外国语文》 1988 年第 4 期
4) 从几个实例谈高校学生心理卫生问题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高教专版》 1989 年第 2 期
5) 思维和语言关系的文化输入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0 年第 1 期
6) 无序理论对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四川心理科学》 1990 年 3-4 期
7) 文化 · 个性 · 民族性格的研究 《民族论丛》 1990 年第 8 辑
8) 外语学习方法论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1 年第 4 期
9) 新兴科学 ----- 心理语言学概观 《新时代论坛》 1992 年第 1 期
任副教授期间:
1) 国外心理学关于书面语言语输出的研究 《心理科学》 1992 年第 3 期 [ 核心期刊 ]
2) 谈四级英语统考应考心理准备 《高教研究与实践》 1992 年第 3 期
3) 关于 CET-4 模拟测试结果的分析报告 《四川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论文集》 ( 第 2 集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2 年出版
4) 试论语言能力倾向对外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四川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论文集》 ( 第 2 集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2 年出版
5) 略谈语法翻译法的心理学依据 《四川心理科学》 1993 年第 3 期
6) 谈计算机模拟人脑语言功能问题 《四川心理科学》 1993 年第 3 期
7) “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 质疑 《社会科学研究》 1993 年第 4 期 [ 核心期刊 ]
8 ) 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 《高教研究与实践》 1993 年第 3-4 期
9) 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 “ 专家效应 ” 《四川心理科学》 1994 年第 1 期
10) 关于外语学习动机,兴趣与学习成效的观察研究 《江西教育科研》 1994 年第 6 期
11) 英语中外来语词的使用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5 年第 4 期
12) 外语教师工作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估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高等教育研究专版》 1995 年增刊
13) 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 《四川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论文集》 ( 第 3 集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5 年出版
14 ) 谈大学英语作文训练 ––––– 从句子到段落 《高教研究与实践》 1995 年第 2 期
15 ) 从克里普克疑难谈词义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年第 2 期
16) Linguistic Insecurity and Systematic Errors: Potential Rel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四川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论文集》 ( 第 4 集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6 年出版
晋升教授后 :
1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验总结报告 《教学 ? 管理 ? 改革》 四川联合大学教务处 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5 月出版
2 ) 由心理词典看克里普克疑难之症结 《外语教学科研论文集》朱通伯 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9 月出版
3) 国外心理学关于语篇中句法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最新研究 (第二作者)《四川心理科学》 1999 年第 2 期
4) 口语体裁作品翻译中的主题理解与翻译技巧 (第二作者)《上海科技翻译》 1999 年第 3 期 [ 核心期刊 ]
5) 多媒体于心理语言学实验教学演示中的应用 《外语教学科研论文集》(第二集)石坚 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7 月出版
6) 古英语语法结构性转型的语言心理原因 (第二作者)《外语教学》 2000 年第 2 期 [ 核心期刊 ]
7) 论思维语的结构及其个体差异 (第二作者)《社会科学研究》 2000 年第 5 期 [ 核心期刊 ]
8) 记实性电视片中土语的翻译体会 (第一作者)《上海科技翻译》 2001 年第 4 期 [ 核心期刊 ]
9) 一举多得的教学尝试:用英语讲授《心理学》公共选修课 《人文 科学 素质 –––– 四川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文集》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9 月出版
10) 关于汉字优势半球的 Stroop 效应实验研究 (第一作者)《四川心理科学》 2002 年第 4 期
11) 中介语产生的语言心理原因 (第一作者)《外语教学》 2003 年第一期 [ 核心期刊 ]
12) 虚拟式与反事实推理研究质疑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第 6 集)石坚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9 月出版
13) 概念的心理特性及其语词符号启动 (第一作者)《四川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六期 [CSSCI 来源期刊 ]
14) 论先秦名家 “ 诡辩 ” 的语言哲学意义 —— 从 “ 使用 ” 与 “ 提及 ” 的观点看 《四川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6 期 [CSSCI 来源期刊 ]
15) 语言与世界的结构全息 —— 哲学与语言学共同关注语言行为的缘由 (第一作者)《外语学刊》 2005 年第 6 期 [CSSCI 来源期刊 ]
16 )“语言学能倾向中语法敏感性测验指标的相关系数法研究”(第二作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科版》, 2005 年第 10 期 [ 核心期刊 ]
17) 论思维的语言操作三层次 《外语学刊》 2006 年第 3 期 [CSSCI 源刊 ]
18) “公孙龙三大‘诡辩'命题的语言哲学思想”《首都外语论坛》(第一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年 6 月出版
19 ) “纯语言性反思与分析理性思想的端倪”《外语学刊》 2007 年第 1 期 [CSSCI 源刊 ]
20 )“惠施‘历物十事'的语言哲学新探”《四川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年第二期 [CSSCI 源刊 ]
B .著作和教材:
1) 《四川省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四川省教育委员会高教处 ( 本人主研 )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年出版
2) 《漫游心理世界》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7 年出版
3) 《心理语言学》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8 月出版
4) 《语言与社会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9 月出版
5) 《在语言中盘旋——先秦名家“诡辩”命题的纯语言思辨理性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